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1 09:36:36

从高要县志看高要陆氏

本帖最后由 陸禮強 于 2014-6-21 11:38 编辑

广东高要县的由来:
高要为古端州首邑,西汉(前206年)时置,属苍梧郡。南北朝时的宋(420年)改属南海郡,齐照用,梁(502年)改为高要郡治,陈照用。隋朝(581年)改为端州治,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信安郡治。唐朝(618年)又改为端州治。五代十国时(907年)照用。宋朝(960年)改为肇庆府治。元朝改为肇庆路治。明(1368年)、清(1664年)两朝都定位肇庆府治。高要县所辖极辽阔,在改属肇庆府後,析地于府属之高明、广州之三水、罗定之东安,滨临大江,上接浔梧,直达南海洵岭之要区。
一些常见提到的封建时代的官阶及名称:
光禄大夫:官名。大夫为皇帝近臣,掌顾问应对。分为中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无固定员数,亦无固定职务,依皇帝诏命行事。魏、晋以后,作为加官与褒赠之官。
散官是表示官员实际等级的称号,会随著年资而晋升。又依照文、武官而分为文散官与武散官。散官名义上与官品一样分为三十阶,但唐、宋实际上没有正一品,故只有二十九阶。
文散阶 :
品唐朝文官散位宋朝文官散位明朝文官散位清朝文官散位(京官;外官)
正一品



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从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 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正二品 特进 特进 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各省总督
从二品 光禄大夫 光禄大夫 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正三品 金紫光禄大夫 金紫光禄大夫 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从三品 银青光禄大夫 银青光禄大夫 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光禄寺卿,太仆寺卿;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正四品上 正议大夫 正奉大夫 正四品後不分上下阶,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正四品下 通议大夫 中奉大夫
从四品上 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 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从四品下 中大夫 中大夫
正五品上 中散大夫 中散大夫 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正五品下 朝议大夫 朝奉大夫
从五品上 朝请大夫 朝散大夫 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从五品下 朝散大夫 朝请大夫
正六品上 朝议郎 朝奉郎 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正六品下 承议郎 承直郎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1 09:42:55

本帖最后由 陸禮強 于 2014-6-21 11:45 编辑


从六品上 奉议郎 奉直郎 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从六品下 通直郎 通直郎
正七品上 朝请郎 朝请郎 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干授宣议郎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正七品下 宣德郎 宣德郎
从七品上 朝散郎 朝散郎 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从七品下 宣义郎 宣奉郎
正八品上 给事郎 给事郎 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正八品下 征事郎 承事郎
从八品上 承奉郎 承奉郎 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从八品下 承务郎 承务郎
正九品上 儒林郎 儒林郎 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正九品下 登仕郎 登仕郎
从九品上 文林郎 文林郎 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从九品下 将仕郎 将仕郎

武散阶:
品唐朝武官散位明朝武官散位清朝武官散位(京官;外官)
正一品

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骠骑大将军 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辅国大将军 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镇军大将军 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散秩大臣;副将
正三品 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授予蕃官)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雲麾将军归德将军 (授予蕃官)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上 忠武将军 正四品后不分上下阶,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正四品下 壮武将军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1 09:50:41

本帖最后由 陸禮強 于 2014-6-21 13:12 编辑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1 11: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武散阶:      




从四品上
宣威将军

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

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从四品下
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定远将军

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

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正五品下
宁远将军

从五品上
游骑将军

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

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从五品下
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昭武校尉

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

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正六品下
昭武副尉

从六品上
振威校尉

初授忠显校尉,升授忠武校尉

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从六品下
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致果校尉




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正七品下
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
翊麾校尉




七品典仪;盛京游牧副尉

从七品下 翊麾副尉

正八品上 宣节校尉
(无);外委千总
正八品下 宣节副尉
从八品上 御武校尉
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无)
从八品下 御武副尉
正九品上 仁勇校尉
各营兰翎长;外委把总
正九品下 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 陪戎校尉
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额外外委

从九品下 陪戎副尉

县级地方官制:
职别/人数


职责

清朝外官

知县一员
秩正七品

职掌学校、农桑、户口、赋役、仓库、钱粮、讼狱、盗贼及利病兴革,旌别属官贤否。

正七品: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从七品: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县丞一员
秩正八品

主佐理戎粮水利。

正八品: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从八品: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教谕一员
职掌教训生徒,养修德行,讲论经史,教校课业,以备选举;督役守祭器、书籍。

训导一员
坐斋分教,以身率先。

驿丞二员
九品

专理勘合火牌夫马。

正九品: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巡检二员
从九品

专诘奸缉获。

从九品: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典史一员
九品之下

主巡理赞县政。




曾在高要当官的陆氏:
[*]陆   驹,江南吴县人。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任高要知县。

[*]陆   淮,广西浔州人。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任高要教谕。

[*]陆   鹄,江南吴县人。举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任高要知县。

[*]陆   增,明崇祯四年(1631年)任肇庆知府。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1 10:03:32

本帖最后由 陸禮強 于 2014-7-8 14:19 编辑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1 11: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县级地方官制:曾在高要当官的陆氏:·      陆   驹,江南吴县人。明正统年间(1436-144 ...
人材:
[*]陆名住,代,官台州知府。

[*]陆   驹,明时吴县人,由乡举任高要知县。

[*]陆   增,明崇祯四年(1631年)肇庆知府。

[*] 陆   鏊,明崇祯五年(1632年)肇庆知府。

[*]陆孙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高要知县。
进士:隋朝开始,开科取士,历唐至宋,每科多至500馀人,後增至700馀人。分三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从六品;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正七品;三甲,正八品。

[*]陆龙光,宋嘉定元年(1208年)榜。旧志作二年、府志作四年,误。

[*]陆逢宠,要古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榜,官定南知县。
举人:唐朝时指乡试应举人员,自称乡贡进士,人称之进士,至及第後则称前进士;宋以後称解元或省元。

[*]陆志宣,明景泰四年(1453)科,官广西罗成训导。今隶三水镇南。

[*]陆    宣,明天顺三年(1459年)科,官灵璧县教谕,祀乡贤。今隶三水清塘.

[*]陆    亨,宣之弟,明天顺六年(1462年)科。今隶三水清塘。

[*] 陆    聪,明成化元年(1465年)科,官吴川县教谕。今隶三水清塘。

[*]陆千里,明成化四年(1468年)科。今隶三水清塘.

[*]陆万里,千里弟,明成化四年(1468年)科。今隶三水清塘.

[*] 陆    轼,明成化十年(1474年)科。今隶三水镇南。

[*]陆中行,明成化廿二年(1453)科。今隶三水清塘。(误作陈中行)

[*] 陆    週,明成化二十年(1451年)科。封川籍。

[*]陆光裕,明天启元年(1621年)广西科,官衡阳知县。郝氏通志误列四年。

[*]陆钟麟,清顺治二年(1645年)广东有伪隆武科,钟麟中式,官行人司行人,其科旋废,除府志,列崇祯壬午(1642年),误。

[*]陆逢宠,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科。

[*]陆腾鷟,河冈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科,官永宁知县。

[*]陆衍锡,清雍正四年(1726年)科,官岑溪教谕。

[*] 陆本仁,清雍正四年(1726年)广西科,官临柱教授。

[*]陆以时,逢宠子,乾隆十五年(1750年)科,官东莞教谕。

[*]陆腾蛟,水坑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科。

[*]陆以通,逢宠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恩科,官武清知县。

[*]陆文祖,要古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科,官黔江知县。。

[*]陆树英,文祖子,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科,官盐城知县。

[*]陆维筠,河江人,道光元年(1821年)恩科,广西科。

[*]陆龙文,富湾人,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恩科。

[*]陆文光,金利人,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恩科。

[*]陆炳然,清咸丰六年(1856年)广西补行乡科举人。刘边人,平乐籍。
武举:

[*]陆维崶,河江人,清雍正七年(1668年)科.

[*]陆天相,清乾隆三年(1738年)科。府志作本姓罗。
贡生:俗称「明经」。是指明清两朝秀才(又称生员)成绩优异者,可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贡士不同于贡生,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至于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岁贡、拔贡、恩贡、副贡、优贡和例贡。 岁贡是指每年或每两三年由各省学政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优秀廪生升入国子监就读,称为岁贡。第一名称为「岁贡元」。 拔贡是指由朝廷在规定时间内选拔到国子监读书的人,初每六年选拔一次,清高宗乾隆七年(1742年)改为每十二年一次。副贡是由副榜录取的贡生。 恩贡是指皇帝登基或其他庆典颁布「恩诏之年」,除岁贡外,加选一次,称为恩贡。副贡即副榜,始于元朝至正八年(1348年)。明朝非常制,永乐中会试曾设副榜,嘉靖中设乡试副榜,准作贡生。清朝定製为各省学政在乡试录取名单外增列的优秀落榜名单,入国子监读书肄业,称为「副榜贡生」,简称副贡。 优贡是指每三年由各省学政从儒学生员中考选一次,每省不过数名,亦无录用条例。同治中规定,优贡经廷试后可按知县、教职分别任用。 例贡是指捐款于官家「援例捐纳」取得贡生资格,分附贡、增贡、廪贡等。 贡:
[*]陆   德,明景泰(1450-1456年间)岁贡,官怀远知县。

[*] 陆   衍,明弘治(1488-1505年间)岁贡。

[*]陆雲程,明弘治(1488-1505年间)阳春学岁贡。

[*]陆   渊,明正德(1506-1521年间)岁贡,官文昌教谕。

[*]陆百里,明正德(1506-1521年间)岁贡,官揭阳训导。

[*]陆   德,明万历(1573-1620年间)岁贡,官阳山教谕。

[*]陆大佐,明天启(1621-1627年间)岁贡。

[*]陆鹏程,明天启(1621-1627年间)岁贡。

[*]陆   庄,明崇祯(1628-1644年间)岁贡。

[*]陆   崧,河江人,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府学岁贡,官三水训导。

[*]陆应瑞,要古人,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恩平学岁贡,官陵水训导。

[*]陆大观,刘村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广西副贡。

[*] 陆   离,刘村人,清乾隆三年(1738年)副贡。

[*]陆振玉,沙浦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府学岁贡,官陵水训导。

[*]陆挺槚,禄岸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岁贡。

[*]陆礼舆,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岁贡。

[*]陆   潼,河江人,清嘉庆三年(1798年)岁贡。

[*]陆慎昌,清道光己酉(1849年)科拔贡。刘边人,平乐籍。

[*]陆伴然,清道光甲辰(1844年)科岁贡。刘边人,平乐籍。

[*]陆   淇,咸丰六年(1856年)甘肃华亭县典史。刘村人,平乐籍。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1 10:13:26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1 12: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人材:
[*]陆名住,代,官台州知府。



监生:诸生的一种,指明清两朝,获得公家的选拔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或是取得「入国子监资格」的生员。监生出国子监之後,有任官的资格。
清代国子监学生依来源身份,肄业分为监生和贡生,乾隆以前对监生严格考试,后仅存虚名,未必在监读书。一般未入府、州、县学或未经正途科举而欲应乡试、仕官者,须以捐献银钱取得例监出身。
例贡:清朝初期之捐贡,由庠士者不论廪、增、附、皆得援例为教职。其後教职由廪贡始得援例。总而言之,廪贡、增贡、附贡、均谓之例贡也。 例监:明朝例监,起于景泰四年四月,山东储粮缺,有临清县生员伍铭等愿纳米八百石入监读书,诏从之。五月,令生员纳米入监者,比前例减三百石。天顺五年令生员纳马二十匹补监生。是例监皆由生员也。清朝之监,多由俊秀援例,非由生员。 武科: 出任官职的高要县人(列举于高要县志裡): 庶职:
[*]陆   广,明时任馀于知县。

[*]陆贵卿,明时任贺县巡检。

[*]陆鸿程,明时任新会仓大使。

[*]陆大能,明时任盐井税课。

[*]陆尚仁,明时任福清县典史。

[*]陆祖善,明时任平南县典史。

[*]陆大陀,明时任恩城吏目。

[*]陆经德,明时任横州巡检。

[*] 陆大章,明时任应城典史。
[*] 陆鸣泰,明时任浙江盐场大使。

[*]陆应坤,刘村人,清时任宣化县丞。
武职:
[*]陆   义,明时任钦州卫千总。

[*] 陆   清,明时任南京卫千总。
封赠:
[*]陆   翱,以子腾鷟,赠文林郎。

[*]陆衍锡,邑庠生,以子本仁,赠修职郎。

[*]陆逢宠,以子以时,晋赠文林郎。

[*]陆军大,以子文祖,赠文林郎。

[*]陆殿陞,以孙文祖,赠文林郎。
荫袭:

[*]陆   俨,以父孟卿,候选府经历,团练乡勇,被害。袭雲骑尉。

宦迹:

[*]陆   驹,明时吴县人,由乡举任知县。才识明敏,长于应变。海寇黄萧养之乱,百费皆给而不扰于民。俱旧志。
列传:·      陆逢宠,字雲舒。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官定南知县。著有鹅湖家塾诗文卷《粤东诗海》。隄工:
[*] 陆   源,与其他乡人等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筑大滨隄。今在泰和围内。

[*]陆   鏊,肇庆知府,于崇祯五年(1632年)与高要知县张明熙开新沥渠,自宝月台抵七星岩,达旧沥入江。

[*]陆孙鼎,知县。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捐俸倡率绅士,共修桂林隄自石角至蕉根。

俸修:
[*]陆   鏊,肇庆知府,明末年间诸仓倾圯,与岭西道王道元、通判史延旭捐俸,改建常平仓。于崇祯五年(1632年)与通判史延旭重修尊经阁。

[*]陆景清,署县。与署道刘式恕,于咸丰九年(1859年)秋,捐廉倡率修复明伦堂尊经阁。

[*]陆孙鼎,知县。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捐俸倡率绅士,共修端江义学。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1 11:10:53

本帖最后由 陸禮強 于 2014-7-8 16:40 编辑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1 12: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监生:诸生的一种,指明清两朝,获得公家的选拔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或是取得「入国子监资格」的生员。 ...
古迹:
[*]香雲阁,肇庆知府陆增,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建。

[*]披雲楼,又名飞雲,在府治後城上,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年)建,崇祯初,知府陆鏊重修。

[*]陆公祠,一名宣公接武书院,在宝月台右,为知府陆鏊建,今废。
山川:
[*] 七星岩,石质粹美,向有厉禁开採。因奸民多盗伐、贩卖烧灰,知县陆孙鼎奉宪示禁,刻石端溪书院中。

[*]羚羊峡,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洋匪滋扰内河,广州官绅共议採石填河。奸匠导之,谓专採羚峡近水易运,阳为採石,阴欲偷窃砚坑,牌示未到,先已盖厂,早有石船二十号到峡开採,知县陆孙鼎即饬巡船十号,守驻羚峡,不准开採,须俟高要绅士递呈明示,方得开凿。传谕附城绅士曰:“高要三峡,羚峡最要,关系附城,保障西江蓄泄,倘有凿坏,不特门户有亏,洪潦直泻,无此鈐束,以下围基必失水利,此诚赋命所赖,险要攸关。奸匠图一时之利,失久远之防。绅士世居此土,岂得晏然。宜赴督轅呈明,除三峡外,邑内石山可採石块以应军需者,听从填河,绅士督同工匠採取,以免伪冒,定蒙恩准” 。绅士受教,禀赴祁制府,果如所请。羚峡至今赖安者,陆侯之力也。陆侯奉宪告示,勒石峡中。
坊表:
[*]五桂坊,在城内,为举人陆聪兄弟五人建。

[*]文明启曜坊,在东门内,为明万历癸丑(1613年)科陆有恒、程可登、李挺材、梁梦濬、区缙、何杜、梁挺芳、罗成功、梁挺高等建。
烈女:

[*]明举人陆週妻陈氏,少有女德。父槩重其配,以归週。五载週卒,无子,陈年二十六,守节以终。

[*]陈伯期妻陆氏,家练滘村,性慧知书。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月,山贼梁京玉流劫乡落,虏男妇千馀,陆被掠繫牛背上,骂贼不绝口,死之。

[*] 叶标聘妻陆氏,字有弟,生留村。将笄之岁,标客死明江。有弟闻讣欲奔丧,阻于母,绝食七日不死,乃自经。标六湾人。俱旧志。

[*]黄灿斗妻陆氏,雍正十年(1732年)旌表。

[*]陈鹿鸣妻陆氏,乾隆八年(1743年)旌表。

[*]叶际传妻陆氏,家六湾村,乾隆十六年(1751年)旌表。

[*]陆得容妻陈氏,家沙浦村,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孀,年二十八,守节三十三年。

[*]陆朝弼妻何氏,家沙浦村,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孀,年二十六,守节五十六年。

[*]梁祀泗妻陆氏,孀年二十三,自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守节,今存。

[*] 生员陆秀芳,妻黎氏,家要古村,孀年二十八,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守节,今存。

[*]罗启枝妻陆氏,家宅江村,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孀,年二十八,守节四十四年。

[*]陆保泰妻黄氏,家要古村,孀年二十,自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守节,今存。

[*]梁翔汉妻陆氏,家沙浦村,孀年二十九,自乾隆五十年(1785年)守节,今存。

[*]谢攀蟾妻陆氏,家大冈村,孀年二十九,自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守节,今存。

[*]梁卓时妻陆氏,家沙浦村,孀年二十七,自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守节,今存。

[*]卫仕朝妻陆氏,家院主村,孀年二十四,自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守节,今存。

[*]陆树嘉聘妻梁氏,字崧妹,未嫁闻树嘉死,自缢,年二十,以丧归陆氏合葬焉。树嘉要古村人。

[*]陆唯一妻莫氏,家塱底村,孀年二十五,守节四十九年。

[*]陆徵兆妻苏氏,家要古村,孀年二十六,守节四十六年。

[*]陆良兆妻黎氏,家要古村,孀年二十七,守节四十一年。

[*]陆嘉佐妻陈氏,家河江村,孀年二十,守节三十一年。

[*]陆召芳妻李氏,家要古村,孀年二十五,守节三十六年。
耆寿:
[*]陆永彩妻赖氏,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旌表百有一岁。

[*]黄卿相妻陆氏,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旌表百有三岁。

[*]陆氏,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旌表百有四岁。
节妇:
[*]黄名扬妻陆氏。

[*]陆秀文妻杜氏。

[*]梁基宜妻陆氏。

[*]陆嘉修妻黄氏。

[*]陆嘉珍妻关氏。

[*]陆泰兴妻苏氏。

[*]梁裕中妻陆氏。

[*]陆嘉成妻黄氏。

[*]陆珍纯妻谢氏。

[*]陆静仁妻谢氏。

[*]陆赓飏妻谭氏。

[*]程士奇妻陆氏。

[*]陆得英妻邓氏。

[*]何迪坤妻陆氏。

[*]陆广文妻黄氏。

[*]黄成章妻陆氏。

[*]陆见彰妻梁氏。

[*]陆嘉驹妻谭氏。

[*]陆芳灿妻谢氏。

[*]陆芳材妻黄氏。

[*]梁宏会妻陆氏。

[*]陆灿章妻梁氏。

[*]梁宏超妻陆氏。

[*]陆燕书妻何氏。

[*]陆燕祥妻陈氏。

[*]陆廷栋妻须氏。

[*]陆秉华妻黎氏。

[*]陆燕舒妻何氏。

[*]邓炳镛妻陆氏。

[*]陆蔼然妻邓氏。

[*]陆嘉卓妻黄氏。

[*]陆琨纯妻区氏。

[*]陆衷纯妻叶氏。

[*]陆秉纯妻区氏。

[*]陆桂芳妻谭氏。

[*]陆洪举妻区氏。

[*]陆荣昌妻李氏。

[*] 梁友杰妻陆氏。

[*]何昭汉妻陆氏。

[*]张林贵妻陆氏。

[*]何昭义妻陆氏。

[*]刘球孙妻陆氏。

[*]陈寅清妻陆氏。

[*]刘振镳妻陆氏。
後记:
[*]古代对于女子的节烈要求太高,尤其是许多年仅十多岁,竟因未婚夫亡故而自行了结生命来殉夫,太不人道,太残绝人寰了。

[*]《高要县志》卷一的沿革表,有提到在汉朝时,高要县属于苍梧郡。到五代十国时,苍梧郡置于後汉的管辖之下,而且高要县还是端州治。当时在岭南的南汉王朝,竟然会留这一片土地给同宗的後汉王朝。不过这给了旁证,说明当年广东陆氏始迁祖之一陆训,“来自河南,宦遊东粤,为端州牧。”是可以成立的,只是有关当年的史书并不完善,没有记载而已。


陆焱 发表于 2014-6-21 11:32:49

有价值的史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高要县志看高要陆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