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0:21:31

从肇庆府志看肇庆陆氏

本帖最后由 陸禮強 于 2014-6-29 12:28 编辑

广东肇庆府的由来:
肇庆为西汉(前206年)时置,为交州之苍梧郡,是古端州地,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在五代十国的後汉时(947—950年)是苍梧郡。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因即位前為端王,端州為其「潛邸」,认为是由于端州的灵气使其登上大宝,遂改端州府为肇庆府,御赐一名“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庆”。肇庆府志重修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当时辖下共有首邑高要县、四会县、新兴县、阳春县、阳江县、高明县、恩平县、广宁县、开平县、鹤山县、德庆州、封川县和开建县。
一些常见提到的封建时代的官阶及名称:
光禄大夫:官名。大夫为皇帝近臣,掌顾问应对。分为中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无固定员数,亦无固定职务,依皇帝诏命行事。魏、晋以后,作为加官与褒赠之官。散官是表示官员实际等级的称号,会随著年资而晋升。又依照文、武官而分为文散官与武散官。散官名义上与官品一样分为三十阶,但唐、宋实际上没有正一品,故只有二十九阶。
文散阶 :
品唐朝文官散位宋朝文官散位明朝文官散位清朝文官散位(京官;外官)
正一品



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从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 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正二品 特进 特进 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各省总督
从二品 光禄大夫 光禄大夫 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正三品 金紫光禄大夫 金紫光禄大夫 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从三品 银青光禄大夫 银青光禄大夫 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光禄寺卿,太仆寺卿;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正四品上 正议大夫 正奉大夫 正四品後不分上下阶,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正四品下 通议大夫 中奉大夫
从四品上 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 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从四品下 中大夫 中大夫
正五品上 中散大夫 中散大夫 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正五品下 朝议大夫 朝奉大夫
从五品上 朝请大夫 朝散大夫 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从五品下 朝散大夫 朝请大夫
正六品上 朝议郎 朝奉郎 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正六品下
承议郎 承直郎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0:36:04


从六品上 奉议郎 奉直郎 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从六品下 通直郎 通直郎
正七品上 朝请郎 朝请郎 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干授宣议郎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正七品下 宣德郎 宣德郎
从七品上 朝散郎 朝散郎 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从七品下 宣义郎 宣奉郎
正八品上 给事郎 给事郎 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正八品下 征事郎 承事郎
从八品上 承奉郎 承奉郎 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从八品下 承务郎 承务郎
正九品上 儒林郎 儒林郎 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正九品下 登仕郎 登仕郎
从九品上 文林郎 文林郎 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从九品下 将仕郎 将仕郎
武散阶:
品唐朝武官散位明朝武官散位清朝武官散位(京官;外官)
正一品 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骠骑大将军 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辅国大将军 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镇军大将军 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散秩大臣;副将
正三品 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授予蕃官)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雲麾将军归德将军 (授予蕃官)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上 忠武将军 正四品后不分上下阶,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正四品下 壮武将军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0:40:14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2: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武散阶:


正五品上 定远将军 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正五品下 宁远将军
从五品上 游骑将军 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从五品下 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昭武校尉 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正六品下 昭武副尉
从六品上 振威校尉 初授忠显校尉,升授忠武校尉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从六品下 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致果校尉 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正七品下 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 翊麾校尉 七品典仪;盛京游牧副尉
从七品下 翊麾副尉
正八品上 宣节校尉 (无);外委千总
正八品下 宣节副尉
从八品上 御武校尉 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无)
从八品下 御武副尉
正九品上 仁勇校尉 各营兰翎长;外委把总
正九品下 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 陪戎校尉 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额外外委
从九品下 陪戎副尉
县级地方官制:
职别/人数品职责清朝外官
知县一员秩正七品职掌学校、农桑、户口、赋役、仓库、钱粮、讼狱、盗贼及利病兴革,旌别属官贤否。正七品: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从七品: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县丞一员秩正八品主佐理戎粮水利。正八品: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从八品: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教谕一员职掌教训生徒,养修德行,讲论经史,教校课业,以备选举;督役守祭器、书籍。
训导一员坐斋分教,以身率先。
驿丞二员九品专理勘合火牌夫马。正九品: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巡检二员从九品专诘奸缉获。从九品: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典史一员九品之下主巡理赞县政。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0:49:16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2: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县级地方官制:

州郡级职官:
太守原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秦时设郡守,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办理会计庶务的掾史。历代沿置不改。南北朝时期,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则专称知府。
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後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王莽称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节度使古代军事将领,後来成为地方官。唐代驻守于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节的称为节度使。一般情况下也时常称持节的各镇守军官,如观察使、招讨使和安抚使等为节度使。
总督清时地方军政大员,加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正二品。官衔高于巡抚。
巡抚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为从二品地方职官,下设约三知府。
知府从四品地方长官,为一府之长,下设约十馀县令、知州。
知州从五品地方长官,为一州之长。
曾在肇庆府当官的陆氏:
职官:
[*]陆   允,三国之吴大帝孙权朝,赤乌十一年(248年),任交州刺史。(汉官曰刺史治苍梧属交州。所谓刺史者,交州刺史也。)

[*]陆   徽,南北朝之宋文帝朝,元嘉十五年(438年),任广州刺史。(按刘宋时肇庆地方高要属南海郡、四会新招属绥建郡、安宁思平属高凉郡、端溪封兴属晋康郡、。。。,俱隶广州刺史。)

[*] 陆   展,南北朝之宋文帝朝期间(424-453年),任南海太守。

[*]陆法真,吴郡人。南北朝之宋明帝朝,泰始初岁(466年),任南海太守。

[*]陆   让,隋文帝杨坚朝期间(581-604年),任任广州刺史。

[*] 陆光图,岭南陆氏始迁祖陆东昇之孙,祖为五代十国之南汉刘隐时期(907-911年)的裨将,守端州。

[*]陆   起,北宋仁宗期间(1023-1032年),任知德庆府事。(按宋时肇庆地境,端州至重和元年(1118年)升为肇庆府,高要、四会属焉。康州至绍兴元年(1131年)升为德庆府,端溪属焉。)

[*]陆   俱,宋朝时期,任年无考,官职(知德庆府事,或府佐教职,或县令)亦无考。

[*]陆震雷,元朝时任判官,任年无考。

[*]陆   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任四会县知县。

[*]陆   驹,吴县人,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由乡举任高要县知县。

[*]陆道生,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任封川县教谕。

[*]陆子明,题名南直无锡人,进士。明嘉靖年间(1522-1565年)由户部郎中升任岭西分守分巡道。

[*]陆汤臣,扬州人,举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任恩平县知县。

[*]陆伯舆,登台人,岁贡。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任恩平县教谕。

[*]陆舜臣,横州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任德庆州知州。

[*]陆   黼,揭阳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任封川县教谕。

[*]陆   鹄,吴县人,举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任高要县知县。

[*]陆汝大,上海人,监生。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新兴县县丞。

[*]陆   任,全州人,监生。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任阳江县主簿。

[*] 陆   遥,淮南人。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任四会县主簿。

[*]陆   仁,贵州普安人,举人。明隆庆三年(1569年),任高明县知县。

[*]陆应龙,山阴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任四会县主簿。

[*]陆   经,嘉善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任高要县主簿。

[*]陆   淮,浔州人。任年无考,任高要县知县(或教谕、训导、县丞、主簿、典史)。

[*]陆在廷,浙江人,官生。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任德庆州知州。

[*]陆   鏊,平湖进士。明崇祯二年(1629年),任肇庆府知府,後升岭南道副使。

[*]陆   增,明崇祯四年(1631年),任肇庆府知府。

[*]陆士元,浙江人。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任开平县巡检。

[*]陆   忠,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任封川县典史。

[*]陆   忠,清康熙五年(1666年),修典,暂代封川县驿丞。

[*]陆   遂,南海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任恩平县训导。

[*]陆昌龄,江南华亭人。清雍正七年(1729年),任开建县知县.

[*]陆昌龄,江南华亭人。清雍正八年(1730年),以开建县,暂代德庆州知州。

[*]陆昌龄,江南华亭人。清雍正九年(1731年),任新兴县知县。

[*]陆长庚,华亭人,监生。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二月,暂代德庆州巡检。

[*]陆长庚,华亭人,监生。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兼暂代德庆州吏目。

[*]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1:18:39

本帖最后由 陸禮強 于 2014-7-8 14:05 编辑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2: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州郡级职官:曾在肇庆府当官的陆氏:
职官: 陆   允,三国之吴大帝孙权朝,赤乌十一年(248年) ...

[*]陆香森,江苏阳浏人,监生。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任阳江县县丞。

[*]陆中立,四川合江人,监生。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任高明县巡检。

[*]陆   来,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任阳江县知县。

[*]陆承宽,江苏元郡人。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任四会县巡检。

[*]陆   彬,浙江韶县人,吏员。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代理鹤山县巡检。

[*]陆   昶,江苏人,监生。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暂代封川县吏目。

[*]陆树蓂,信宜人,贡生。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任阳春县训导。

[*]陆向荣,直隶人,举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任阳春县知县。

[*]陆   滨,顺天大兴人,吏员。清道光元年(1821年),暂代德庆州吏目。

[*]陆   滨,顺天大兴人,吏员。清道光元年(1821年)八月,兼理德庆州巡检。

[*]陆   滨,顺天大兴人,吏员。清道光二年(1822年)八月,兼理德庆州巡检。

[*]陆   滨,顺天大兴人,吏员。清道光八年(1828年),暂代鹤山县巡检。

[*]陆   滨,顺天大兴人,浙江籍,吏员。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暂代肇庆府训导。

[*]陆敏务,信宜人,廪贡。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任阳春县教谕。

[*]陆世廉,甘肃人,吏员。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四月,任新兴县巡检。

[*]陆孙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任高要县知县。



制举:(有文学才行出众之士,所在有司保举赴京选用)


[*]陆名住,高要人。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举人村,官台州知府。

辟荐:(有经明行修,有怀才抱德,有贤良方正,有人才,有孝廉)


[*]陆思正,明代之人,生员。年代无考,官通州吏目。

进士:隋朝开始,开科取士,历唐至宋,每科多至500馀人,後增至700馀人。分三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从六品;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正七品;三甲,正八品。


[*]陆龙光,高要人。宋嘉定元年(1208年)榜。旧府志作四年,误。

[*]陆逢宠,要古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榜,官定南知县。误作陆逢龙。

举人:唐朝时指乡试应举人员,自称乡贡进士,人称之进士,至及第後则称前进士;宋以後称解元或省元。


[*]陆志宣,高要人。明景泰四年(1453)科,官广西罗成训导。今隶三水镇南。

[*]陆   宣,高要人。明天顺三年(1459年)科,官灵璧县教谕,祀乡贤。今隶三水清塘.

[*]陆   亨,高要人。宣之弟,明天顺六年(1462年)科。今隶三水清塘。

[*]陆   聪,高要人。明成化元年(1465年)科,官吴川县教谕。今隶三水清塘。

[*]陆千里,高要人。明成化四年(1468年)科。今隶三水清塘.

[*]陆万里,高要人。千里弟,明成化四年(1468年)科。今隶三水清塘.

[*]陆   轼,高要人。明成化十年(1474年)科。今隶三水镇南。

[*]陆   週,封川人。明成化二十年(1451年)科。

[*]陆中行,高要人。明成化廿二年(1453)科。今隶三水清塘。(误作陈中行)

[*]陆象贤,字肖静,原新会人,今隶鹤山。明万历元年癸酉(1573年)科,官福建松溪知县。

[*]陆有柏,四会人,今隶广宁。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科经魁。

[*]陆光裕,高要人。明天启元年辛酉(1621年)科,广西中式,官衡阳知县。郝氏通志误列下科甲子。

[*]陆光祥,原新会人,今隶鹤山。明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年)科。

[*]陆钟麟,高要人。清顺治二年(1645年)广东有伪隆武科,钟麟中式,官行人司行人,其科旋废,除府志,列明崇祯壬午(1642年),误。

[*]陆逢宠,高要人。清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年)科。

[*]陆腾鷟,河冈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科,官永宁知县。

[*]陆衍锡,高要人。清雍正四年(1726年)科,官岑溪教谕。

[*]陆本仁,高要人。清雍正四年(1726年)科,广西中式,官临柱教谕。

[*]陆体乾,阳江人。清乾隆九年甲子(1744年)科。

[*]陆以时,高要人。逢宠子,清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年)科,官东莞教谕。

[*]陆腾蛟,高要水坑人,清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年)科。

[*]陆以通,高要人。逢宠子,以时弟,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恩科,官武清知县。

[*]陆文祖,肇庆要古人,清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科,官黔江知县。

[*]陆树英,文祖子,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年)科,官盐城知县。

[*]陆锺亮,鹤山人。清嘉庆三年戊午(1798年)科。

[*]陆维筠,高要河江人,清道光元年辛巳(1821年)恩科,广西中式。

[*]陆群儒,四会人。清道光八年戊子(1828年)科。

[*]陆龙文,富湾人,清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恩科。

[*]陆文光,金利人,清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恩科。

[*]陆炳然,平乐刘边人。清咸丰六年(1856年)广西补行乡科举人。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1:29:31

本帖最后由 陸禮強 于 2014-6-29 13:44 编辑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3: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陆香森,江苏阳浏人,监生。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任阳江县县丞。
陆中立,四川合江人, ...
武举:

[*]陆   韬,高明人。清康熙四年丙午(1666年)榜。

[*]陆士钥,阳春人。清康熙(1662-1722年间)。

[*]陆廷耀,德庆人。清雍正七年己酉(1729年)科。

[*]陆为崶,高要人。河江人,清雍正七年己酉(1729年)科。高要县志作陆维崶。

[*]陆天相,高要人。清乾隆三年(1738年)科。府志作本姓罗。

官生:明代高级官员所请荫之子称官生。《明史·选举志一》:“明初因前代任子之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廕一子以世其禄。後乃渐为限制,在京三品以上方得请荫,谓之官生”。

贡生:俗称「明经」。是指明清两朝秀才(又称生员)成绩优异者,可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贡士不同于贡生,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至于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岁贡、拔贡、恩贡、副贡、优贡和例贡。

岁贡是指每年或每两三年由各省学政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优秀廪生升入国子监就读,称为岁贡。第一名称为「岁贡元」。

拔贡是指由朝廷在规定时间内选拔到国子监读书的人,初每六年选拔一次,清高宗乾隆七年(1742年)改为每十二年一次。副贡是由副榜录取的贡生。

恩贡是指皇帝登基或其他庆典颁布「恩诏之年」,除岁贡外,加选一次,称为恩贡。副贡即副榜,始于元朝至正八年(1348年)。明朝非常制,永乐中会试曾设副榜,嘉靖中设乡试副榜,准作贡生。清朝定製为各省学政在乡试录取名单外增列的优秀落榜名单,入国子监读书肄业,称为「副榜贡生」,简称副贡。

优贡是指每三年由各省学政从儒学生员中考选一次,每省不过数名,亦无录用条例。同治中规定,优贡经廷试后可按知县、教职分别任用。 例贡是指捐款于官家「援例捐纳」取得贡生资格,分附贡、增贡、廪贡等。

经魁:明清科举考试分五经取士,每科乡试及会试的前五名即分别于五经中各取其第一名,称为经魁。 副榜:科举时代会试或乡试取士,除正榜外另取若干名,列为副榜。始于元至正八年。明永乐中会试有副榜,给下第举人以作官的机会。嘉靖中有乡试副榜,名在副榜者准作贡生,称为副贡。清只限乡试有副榜,可入国子监肄业。

贡:


[*]陆应麒,明洪武(1368-1398年间)岁贡。

[*]陆世谦,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岁贡,任代府工副。

[*]陆   盛,明永乐(1403-1424年间)岁贡。

[*]陆   骥,明永乐(1403-1424年间)岁贡。

[*]陆   原,明宣德(1426-1435年间)岁贡

[*]陆   德,明景泰(1450-1456年间)岁贡,官怀远知县。

[*]陆   龙,明景泰(1450-1456年间)岁贡。

[*]陆   浩,明天顺(1457-1464年间)岁贡。

[*]陆   榕,明天顺(1457-1464年间)岁贡。

[*]陆   宣,明成化(1465-1487年间)岁贡。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1:49:50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3: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武举:

[*]陆   韬,高明人。清康熙四年丙午(1666年)榜。



[*]陆   旸,明成化(1465-1487年间)岁贡。官漳州县训导。

[*]陆日昭,明弘治(1488-1505年间)岁贡。

[*]陆   衍,明弘治(1488-1505年间)岁贡。

[*]陆   昉,明弘治(1488-1505年间)岁贡。

[*]陆   诚,明弘治(1488-1505年间)岁贡。

[*]陆雲程,明弘治(1488-1505年间)阳春学岁贡。

[*]陆   惠,明弘治(1488-1505年间)岁贡。官德化训导。

[*]陆   渊,明正德(1506-1521年间)岁贡。官文昌教谕。

[*]陆百里,明正德(1506-1521年间)岁贡。官揭阳训导。

[*]陆   制,明正德元年(1506年)岁贡。官思明府经历。

[*]陆守伦,明嘉靖(1522-1566年间)岁贡。官严州经历。

[*]陆   佐,明嘉靖(1522-1566年间)岁贡。官汀州训导。

[*]陆   表,明嘉靖(1522-1566年间)岁贡。

[*]陆贞一,明隆庆(1567-1572年间)岁贡。

[*]陆世键,明隆庆(1567-1572年间)岁贡。官莆田县丞。

[*]陆大成,明隆庆(1567-1572年间)岁贡。官乙栾知县。

[*]陆朝阳,明万历(1573-1620年间)岁贡。

[*]陆   德,明万历(1573-1620年间)岁贡。官阳山教谕。

[*]陆仲田,明万历(1573-1620年间)岁贡。

[*]陆有柏,四会人。明万历癸丑(1613年)经魁。

[*]陆中田,四会人。明万历(1573-1620年间)岁贡。

[*]陆九一,明万历(1573-1620年间)岁贡。

[*]陆秉铭,明万历(1573-1620年间)岁贡。

[*]陆大佐,明天启(1621-1627年间)岁贡。

[*]陆鹏程,明天启(1621-1627年间)岁贡。

[*]陆鹏举,四会人,四会县学。明崇祯(1628-1644年间)岁贡。

[*]陆   庄,明崇祯(1628-1644年间)岁贡。

[*]陆令夷,明崇祯壬午(1642年)副榜。

[*]陆纬国,鹤山人。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县学岁贡。

[*]陆光宗,广宁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县学岁贡。官电白训导。

[*]陆建劻,德庆州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州学岁贡。

[*]陆鸿儒,德庆州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州学岁贡。

[*]陆   崧,高要河江人,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府学岁贡。官三水训导。

[*]陆佐卿,阳春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县学岁贡。

[*]陆应瑞,高要要古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恩平县学岁贡。官陵水训导。

[*]陆锺秀,南海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开建县学岁贡。

[*]陆大观,高要刘村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广西副贡。

[*]陆   离,高要刘村人,清乾隆三年(1738年)县学副贡。

[*]陆振玉,高要沙浦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县学岁贡。官陵水训导。

[*]陆挺槚,高要禄岸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县学岁贡。

[*]陆廷标,高要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县学岁贡。

[*]陆礼舆,鹤山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县学岁贡。官靖川吏目。

[*]陆   鸿,高明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县学岁贡。

[*]陆文桢,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县学副贡。

[*]陆   楚,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恩贡。

[*]陆   潼,高要河江人,清嘉庆三年(1798年)县学岁贡。

[*]陆尚镐,德庆州人。清嘉庆四年(1799年)府学岁贡。

[*]陆名烈,德庆州人。清嘉庆六年(1801年)府学岁贡。官戠阴训导。

[*]陆雲章,阳春人。清嘉庆七年(1802年)府学岁贡。

[*]陆历观,高要人。清嘉庆七年(1802年)县学岁贡。

[*]陆畅兰,德庆州人。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州学岁贡。

[*]陆兆梧,德庆州人。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州学拔贡。

[*]陆英雲,德庆州人。清道光二年(1822年)州学拔贡。暂代化州学正。

[*]陆宪祖,德庆州人。清道光八年(1828年)州学岁贡。

[*]陆慎昌,平乐刘边人。清道光己酉(1849年)科拔贡。

[*]陆伴然,平乐刘边人。清道光甲辰(1844年)科岁贡。

[*]陆   淇,平乐刘边人。清咸丰六年(1856年)甘肃华亭县典史。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1:53:43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3: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陆   旸,明成化(1465-1487年间)岁贡。官漳州县训导。

[*]陆日昭,明弘治(1488-1505年间)岁 ...

监生:诸生的一种,指明清两朝,获得公家的选拔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或是取得「入国子监资格」的生员。监生出国子监之後,有任官的资格。

清代国子监学生依来源身份,肄业分为监生和贡生,乾隆以前对监生严格考试,後仅存虚名,未必在监读书。一般未入府、州、县学或未经正途科举而欲应乡试、仕官者,须以捐献银钱取得例监出身。

例贡:清朝初期之捐贡,由庠士者不论廪、增、附、皆得援例为教职。其後教职由廪贡始得援例。总而言之,廪贡、增贡、附贡、均谓之例贡也。

例监:明朝例监,起于景泰四年四月,山东储粮缺,有临清县生员伍铭等愿纳米八百石入监读书,诏从之。五月,令生员纳米入监者,比前例减三百石。天顺五年令生员纳马二十匹补监生。是例监皆由生员也。清朝之监,多由俊秀援例,非由生员。


出任官职的肇庆府人(列举于肇庆府志裡): 庶职:
[*]陆   广,明时任馀于知县。

[*]陆贵卿,明时任贺县巡检。

[*]陆鸿程,明时任新会仓大使。

[*]陆大能,明时任盐井税课。

[*]陆尚仁,明时任福清县典史。

[*]陆祖善,明时任平南县典史。

[*]陆大陀,明时任恩城吏目。

[*]陆经德,明时任横州巡检。

[*]陆大章,明时任应城典史。

[*]陆鸣泰,明时任浙江盐场大使。

[*]陆应坤,刘村人,清时任宣化县丞。
武职:
[*]陆   义,明时任钦州卫千总。

[*]陆   清,明时任南京卫千总。
封赠:
[*]陆   翱,以子腾鷟,赠文林郎。

[*]陆衍锡,邑庠生,以子本仁,赠修职郎。

[*]陆逢宠,以子以时,晋赠文林郎。

[*]陆军大,以子文祖,赠文林郎。

[*]陆殿陞,以孙文祖,赠文林郎。
荫袭:
[*]陆   俨,以父孟卿,候选府经历,团练乡勇,被害。袭雲骑尉。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1:56:21

本帖最后由 陸禮強 于 2014-7-5 20:23 编辑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3: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监生:诸生的一种,指明清两朝,获得公家的选拔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或是取得「入国子监资格」的生员。 ...
宦迹:

[*]陆   贾,楚人也,以客从高帝定天下。有口辨,常使诸侯。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帝使贾赐佗印为越王,佗未即前,贾筑城治馆于城西水浒以待之。及贾至,佗魋结箕踞不为礼,贾因说佗,佗乃起谢。卒拜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帝大悦,拜贾为大中大夫。高后时,禁南越关市铁器,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侵长沙,文帝召贾复使南越,道过端溪锦石山,默祷山灵能下佗者,当以锦裹石为山灵报。贾至而越王甚恐,为书谢去帝制,黄屋左纛。世传贾两奉使,所著有《南越纪行》,盖纪共遊览所及也。及还,募人遍植花卉以代锦,因名锦石山。旧山下有陆大夫祠,康人至今岁时祭之【德庆州志】。论曰:或问陆大中,使臣也。曷为列宦绩?盖有功于斯,是遊宦遗绩也。当佗王南越时,贾说不行。佗不下,汉人耀兵穷征,越人其荼毒矣。唐太宗谓魏徵,一言胜兵十万,大中亦然。矧端康皆其辙迹所至哉?【辛酉志】

[*]陆   允,字敬宗,凯弟也。始为御史尚书选曹郎,後为衡阳督军都尉。东吴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夷贼攻灭城邑,交部骚动。以允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允入南界,喻以恩信,务崇招纳。高凉渠帅黄吴等支党三千馀家皆出降,引军而南,重宣至诚,遗也财币。贼帅百馀,人民五万馀家,幽深不羁,莫不稽颡。交域清泰,就加安南将军,复讨苍梧、建陵,贼破之前後,出兵八千馀人,以充军用。永安元年(258年),徵为西陵督,封都亭侯。後转左虎林中书丞华竅表荐允曰:允天姿聪明,才通行洁。昔历选曹,遗迹可纪,还在交州,奉宣朝恩,流民归附,海隅肃清。苍梧、南海,岁有旧风障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自允至州,风气绝息,商旅平行,民无疾疫,田稼丰稔,州治临海,海流秋鹹。允又蓄水,民得甘食,惠风横被,化感人神。遂凭天威,招合遗散,至被诏书当出,民感其恩,以忘恋土,负老携幼,甘心景从,众无携二,部烦兵卫。自诸将合,众皆胁之以威,未有如允结以恩信者也。衔命在州,十有馀年,宾带殊俗宝玩所生,而内无粉黛附珠子妾家,无文甲犀象之珍,方之今臣实难多得,宜在輦轂股肱王室,以賛唐虞康哉之颂。江边任轻,不尽其才,虎林选督,堪之者众,若召还都,宠以上司,则天工毕修,庶绩咸熙矣!允卒,子式嗣。【吴书陆凯传】。

[*]陆   驹,吴县人,明正统间(1436-1449年)知高要县。才识明敏,应变裕如。时海贼黄萧养之乱,百费皆给而不扰于民,称为能吏。【辛丑志】。
人物:
[*]陆光图,四会人,祖东昇为刘隐裨将,守端州。及龑建国,累迁兵部侍郎。父昂,桂州刺史,静江军节度使。光图生华胄,读书知大义,仕至阁门副使。刘鋹时,文武百官多入知内侍省,光图坚求外郡,遂出为郴州刺史。鋹昏愚,以郴为极边恶地,故徙任之。光图至郴,周恤穷民,招辑兵事,境赖以安,民呼陆父。大宝十三年(970年),宋师来伐,光图遣兵栅骑田岭,会雨涨黄溪水溢,宋将潘美至,顺流破其栅,遂取郴州。光图与大将暨彦赟力战,被执不屈死。鋹遂亡国。其子孙多居端州。(按光图有故吏庞姓者,尝奏事见鋹,鋹识之。及降于潘美,过骑田岭,庞来迎鋹,鋹惊曰:“尔亦在此耶?”,对曰:“大王之国,边境至此而极,非有万里之遠也。”。鋹初以为极边,故使光图居之,不知其在中国特弹丸黑子耳。)【通鉴纲目】。

[*]陆达人,四会人,光图九世孙。性谨厚,行阴德。明初时,军旅饥馑,人死不得棺,生不得食者,累累载道。达人罄资棺之、食之,一时尽谓之达人。达人亦因以自命,云世居邑金鸡山下,因取其地为城塹,以橄榄废仓基偿之,遂为橄榄都人。

[*]陆   表,字朝仪,四会橄榄都人。以广宁籍贡,任崇义训导、安远教谕。性温厚,处家和睦,好吟咏,善大书。

[*]陆中成,字信甫,四会人。性方严,有学识,每试辄高等。时以公事率众鸣于官,忤督学意,被黜。遂绝意仕进,养高林泉以庄,见惮于乡。然乐施予,能济人之急。邑令叶公、黄公、戴公咸严重焉,每语昆弟曰:士好修,逢时其行也。即不遇亦不失为善士。闲以吟咏自娱,多可传诵。

[*]陆象贤,字肖静,鹤山人。少孤贫,母苏氏,访绩教之。弱冠食廪餼,万历丙子(1576年)举于乡。任程乡教谕,晋福建松溪令,明慎清勤。邑有旧矿,令民开採,调度有法,民赖以安。御史何熊祥称其真诚可贵,金石清纯,不愧衾影,比考满制,府移怒,浩然而归。立规约以训子侄,设祭田以崇宗祀。族属有不足者,随力以济,环堵萧然晏如也。结社螺源,日与高士吟咏,所著有螺源社集。

[*]陆世键,号占斋,德庆人。隆庆间(1567-1572年)岁贡,任莆田县丞。立志简淡,礼贤下士,兴利除害,有功于民。

[*]陆大成,字希孔,德庆人。隆庆间(1567-1572年)贡,初任惠来训导,大兴士类,当道贤之,委护邑篆。有讼者夜奉百金,不受,因闻台院,御史詹公曰:处寒氊,却夜金,亦今之关西也。特疏荐之,擢知平乐县。廉介持正,爱士恤民,任六载去。

[*]陆   韬,高明人。由文生举武科,性慷慨。康熙中,流贼肆掠,韬率乡人拒守。又于崇步、罗塘两都内,输银筑基,有好事辈欲仿周田筑圩故事,韬力却之,乃止。百馀年来,彼都耆老犹有呢言其德者。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2:00:43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3: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宦迹:

[*]陆   贾,楚人也,以客从高帝定天下。有口辨,常使诸侯。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

列传:
[*]陆逢宠,高要人,字雲舒。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官定南知县。著有鹅湖家塾诗文卷《粤东诗海》。
隄工:

[*]陆   源,高要人,与其他乡人等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筑大滨隄。今在泰和围内。

[*]陆   鏊,平湖人,肇庆知府,于崇祯五年(1632年)与高要知县张明熙开新沥渠,自宝月台抵七星岩,达旧沥入江。

[*]陆孙鼎,高要县知县。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捐俸倡率绅士,共修桂林隄自石角至蕉根。

俸修:

[*]陆   忠,封川县典史,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位于县堂左方之典史署。

[*]陆树蓂,阳春县训导,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以教谕署明伦堂之斋舍剥落,捐资平基建造凡三进,每进三间。

[*]陆   驹,高要知县,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修羚羊峡路诸桥。

[*]陆子杨,鹤山县县乡民,建沙坪头桥,原名折江桥。

[*]陆   鏊,肇庆府知府,明末年间诸仓倾圯,与岭西道王道元、通判史延旭捐俸,改建常平仓。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与通判史延旭重修尊经阁。

[*]陆景清,高要县署县。与署道刘式恕,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秋,捐廉倡率修复明伦堂尊经阁。

[*]陆孙鼎,高要县知县。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捐俸倡率绅士,共修端江义学。

古迹:

[*]宝月台,星岩书院遗址,在郡城北百馀步,陂塘数千顷中,起高邱丈馀,周环如台。宋州守包公建星岩书院其上,岁久几废。明万历间,郡守张公,即其地建观音殿太和阁。崇祯四年(1631年),郡守陆公修之。清朝邑令王公再修之。清朝陆嘉颖诗:出邬不数武僧寮,傍水滨根无舟可舣,谁买屋为邻;月背尘中静台空,物外春衰颜愧鱼鸟,愁绝未归人。

[*]大中祠,在德庆州。祀汉陆贾,旧在锦石山下,後移香山岳庙後。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知州陆舜臣重建于锦石江滨。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知州沈有岩迁建于训导废署之西,即今祠。

[*]香雲阁,在高要县。肇庆知府陆增,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建。

[*]披雲楼,在高要县。又名飞雲,在府治後城上,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年)建,崇祯初,知府陆鏊重修。

[*]陆公祠,在高要县。一名宣公接武书院,在宝月台右,为知府陆鏊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建,今废。

[*]县丞陆敬中墓,在高要县。墓主陆敬中,字积善,别字简轩,高要禄岸乡人。考讳贤萃,训家睦族,雅有人望。朝廷以偏隅告灾助赈授职,君急公济物,得官少尹,夙怀慷慨。卒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得年三十有四。

[*]宋忠臣陆秀夫墓,在开平县。土人相传在长塘马山,离城一百八十里。

山川:

[*]锦石山,在德庆州之城西五十里,高百馀丈,上有石柱,直插霄汉【广东舆图】。端溪有锦石,陆贾使南越时,设锦帐于此,又名濯锦山【舆地纪胜】。陆贾使南越,尉佗与之泛舟至此,贾默祷:若佗肯称臣,当以锦裹石谢山灵。使还,遂募人植花卉代锦,後人立祠祀之【洪迈夷坚志】。端溪县有三鼎石,今名三奠石【寰宇记】。锦山俗呼为锦裹石,又呼为和尚石【吴志】。

[*]陆溪水,在德庆州之城西四十里,源出佛子岭,东流三十里,南入大江水口,旧有陆贾庙,故名【吴志】。

[*]双清井,在德庆州州治东西庭中,水清冽,故名。明嘉靖丁酉(1537年)知州陆舜臣建二亭覆之,扁东曰东清亭、西曰西清亭。今只存东庭一,井亭俱废【吴志】。

[*]七星岩,在高要县。石质粹美,向有厉禁开採。因奸民多盗伐、贩卖烧灰,知县陆孙鼎奉宪示禁,刻石端溪书院中。

[*]羚羊峡,在高要县。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洋匪滋扰内河,广州官绅共议採石填河。奸匠导之,谓专採羚峡近水易运,阳为採石,阴欲偷窃砚坑,牌示未到,先已盖厂,早有石船二十号到峡开採,知县陆孙鼎即饬巡船十号,守驻羚峡,不准开採,须俟高要绅士递呈明示,方得开凿。传谕附城绅士曰:“高要三峡,羚峡最要,关系附城,保障西江蓄泄,倘有凿坏,不特门户有亏,洪潦直泻,无此鈐束,以下围基必失水利,此诚赋命所赖,险要攸关。奸匠图一时之利,失久远之防。绅士世居此土,岂得晏然。宜赴督轅呈明,除三峡外,邑内石山可採石块以应军需者,听从填河,绅士督同工匠採取,以免伪冒,定蒙恩准” 。绅士受教,禀赴祁制府,果如所请。羚峡至今赖安者,陆侯之力也。陆侯奉宪告示,勒石峡中。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2:06:20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4: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列传:
[*]陆逢宠,高要人,字雲舒。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官定南知县。著有鹅湖家塾诗文卷《粤东 ...

坊表:

[*]五桂坊,在高要县。在城内,为举人陆聪兄弟五人建。

[*]文明启曜坊,在高要县。在东门内,为明万历癸丑(1613年)科陆有恒、程可登、李挺材、梁梦濬、区缙、何杜、梁挺芳、罗成功、梁挺高等建。

[*]鸣凤坊,在封川县。在县前,为举人陆週建。

烈女:

[*]明举人陆週妻陈氏,少有女德。父槩重其配,以归週。五载週卒,无子,陈年二十六,守节以终。

[*]容远妻陆氏,年二十,远亡,无子,又无期功之亲,甘贫守志,竭力以事舅姑,葬祭如礼。五十馀年,其节愈厉。

[*]陈伯期妻陆氏,家练滘村,性聪慧,习女史,明大义,事翁姑尽孝。敬伯期嗜学而贫,陆氏佐以女工。。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月二十一日,山贼梁京玉劫掠男、妇千馀,陆氏被执,厉声骂曰:贼奴!可速杀我。贼强掖之以行,陆骂不绝口,贼杀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旌。

[*]陆氏有弟,陆公声女。许字六湾人叶标,年将婚而标亡,陆欲奔丧,阻于母,绝食七日不死,乃自经,合葬于留村後山。事闻有司,旌之曰:矢志完贞;由曰:闺阁流香。绅士多为诗文以弔,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旌。

[*]黄灿斗妻陆氏,雍正十年(1732年)旌。

[*]陈鹿鸣妻陆氏,乾隆八年(1743年)旌。

[*]杨宾门聘妻陆氏,品汝女。年十九,闻夫死奔丧,事庶祖姑尽道。嗣子屡殇,哭诉亡夫之灵,卒为延祀。

[*]陆氏,知县陆大成女,适本州士,失其姓名,年二十一夫死,遗一女,誓志自守。四十馀年,贞白无玷。

[*]陆炳妻李氏,州庠长遂之长女。一载夫亡,氏欲以身殉,舅姑防禦,又绝粒不食,姑携餐慰强,氏性素孝,勉食少许,黯伤成病而终。

[*]生员陆振江妻谭氏,二十六岁寡,守节四十年。

[*]增生陆龙翔妻李氏,二十八岁亡夫,家贫,纺绩育子,守节三十馀年。

[*]叶际传妻陆氏,家六湾村,乾隆十六年(1751年)旌表。

[*]陆得容妻陈氏,家沙浦村,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孀,年二十八,守节三十三年。

[*]陆朝弼妻何氏,家沙浦村,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孀,年二十六,守节五十六年。

[*]梁祀泗妻陆氏,孀年二十三,自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守节,今存。

[*]生员陆秀芳妻黎氏,家要古村,孀年二十八,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守节,今存。

[*]罗启枝妻陆氏,家宅江村,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孀,年二十八,守节四十四年。

[*]陆保泰妻黄氏,家要古村,孀年二十,自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守节,今存。

[*]梁翔汉妻陆氏,家沙浦村,孀年二十九,自乾隆五十年(1785年)守节,今存。

[*]谢攀蟾妻陆氏,家大冈村,孀年二十九,自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守节,今存。

[*]梁卓时妻陆氏,家沙浦村,孀年二十七,自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守节,今存。

[*]卫仕朝妻陆氏,家院主村,孀年二十四,自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守节,今存。

[*]陆树嘉聘妻梁氏,字崧妹,未嫁闻树嘉死,自缢,年二十,以丧归陆氏合葬焉。树嘉要古村人。

[*]陆唯一妻莫氏,家塱底村,孀年二十五,守节四十九年。

[*]陆徵兆妻苏氏,家要古村,孀年二十六,守节四十六年。

[*]陆良兆妻黎氏,家要古村,孀年二十七,守节四十一年。

[*]陆嘉佐妻陈氏,家河江村,孀年二十,守节三十一年。

[*]陆召芳妻李氏,家要古村,孀年二十五,守节三十六年。

耆寿:

[*]陆永彩妻赖氏,高要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旌表百有一岁。

[*]黄卿相妻陆氏,高要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旌表百有三岁。

[*]陆氏,高要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旌表百有四岁。

[*]陆永彩妻赖氏,高要人。年百有一岁。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建坊。

[*]某妻陆氏,高要人。年百有四岁。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旌。

[*]黄卿相妻陆氏,高要人。年百有三岁。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旌。

[*]陆子扬,鹤山人。九十七岁。

[*]监生陆士俊妻梁氏,德庆人。五世同堂,九十一岁卒,即陆上涟母。

[*]陆上涟,德庆人。现年九十五岁,五世同堂,合州绅士举报。(时为清道光十三年,即1833年。)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2:09:33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4: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坊表:

[*]五桂坊,在高要县。在城内,为举人陆聪兄弟五人建。


艺文:

[*]肇庆府志五十卷,明知府陆鏊修,郡人区德瑞等辑。崇祯六年癸酉(1633年),平湖陆鏊序:古者天子巡狩方岳,询俗采风,輶軒之使,亦集里弄方言以献,至太史纂录,取副郡国,则图志所繫,凡城廓、疆里、户口、贡赋、人民、风俗、土产,于是乎在蓋。山河渺邈,或阻梯航。兹昔迁湮,虑遁桑海,匪是不足。当指南车记里鼓也。乃学土家束发受书,辄期考古镜得失,将一部十七史直寸管罗之,洎入官则不能举所辖弹丸,何欤?肇庆岭海奥区,绾轂两粤,山川秀丽,贤哲挺生,称名郡焉。属者军旅频兴,赋役孔棘,虽陈元经术薪火长传,而步骘之干戈,亦相寻而未有止也,一切经制,裒益倍异。曩时郡邑所纪,欲不更张得乎?汉张千秋从击乌桓,归述方略形势,历历如指掌,世卜其兴,彼武夫犹能如是,矧拥麾出(缺二十字)粉。本嗣是正统、成化、嘉靖、万历间修辑再四,都数已备(缺二字)。己巳(1629年)水部郎出守首访,图志将观法焉。而岁久例殊,人亡典蚀,皮板左藏者,驳驳没字碑矣。商诸同志郡孝廉区君怀瑞、何君湛然、黄君虞龙,及吾友茂才陈君诗教,谋为订讹补缺,芟繁易新,翻而刻之,庶几文献足徵乎。俄以觐行不果。至壬申(1632年)夏,少司马峨翁、王翁、必翁、熊翁,先後莅镇,剪灭箐峒,方伯洪厓,王公观察岭西,复告阳春之捷,定武修文,此其时矣!爰请诸台咸报可,于是开馆庀糈,聚材卒业,以纂订属之诸君,以蒐核责之,属部以赀斧计之,敞邑以绳督严之。府史若夫总持衡鉴,删润葛藤,则予不敏,亦不敢多让,盖业有其绪矣。会予量移岭南,犹得从邮筒相商确,而嗣予来观者,则俶闇陈君,及庶吏以下,复能仰襄,盛典乃不三年告竣,志成。首图经,次事纪,次为表者,三次为志者,十次为传者四,凡五十卷,猗欤(缺二字)。自万历志後,旷绝四纪(缺四字),献复无徵,则考证难兴坠靡恆,兵赋(缺四字)讨难,幽孅莫彰,大力辄负,则笔削难驴笈(以下缺)。【按:区怀瑞,高明人,有传。】

[*]阳春县志十四卷,清朝陆向荣修,陈怀彦接修,番禺刘彬华辑。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向荣请苑人怀彦,吉水人,俱知县;彬华嘉庆辛酉(1801年)翰林,同邑岁贡生。

[*]井研县志,清朝陆文祖修。文祖,高要举人,官井研黔江知县。

[*]客鄢近草,清朝陆裔繁撰。裔繁,新兴人,监生。

[*]宦蜀草,清朝陆文祖撰。

[*]春圃诗草,清朝陆树英撰。

[*]诗法丛览,清朝陆裔繁撰。

金石:

[*]陶翼等题名,刻在石室大岩。翼,宋皇祐四年(1052年)为转运使:陶翼、商老、陆起、仲远、江东之唐公,皇祐五年癸巳(1053年))正月廿八遊。

[*]陆起题名,刻在德庆三洲岩雲窝土中,清道光元年(1821年)番禺仪克中至德庆,掘土五六尺,得石刻若干种,此其一也:陆起同伯氏子姪刘嗣卿遊。宋至和二年(1054年)腊月。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2:22:15

本帖最后由 陸禮強 于 2014-7-8 16:29 编辑

陸禮強 发表于 2014-6-29 14: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艺文:
肇庆府志五十卷,明知府陆鏊修,郡人区德瑞等辑。崇祯六年癸酉(1633年),平湖陆鏊序:古者 ...
事纪: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南海尉任嚣卒,龙川令赵佗代。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立佗为南越王,使陆贾即授玺绶,佗稽首称臣。【汉书高祖本纪】。

[*]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召陆贾为大中大夫,赐佗书。【汉书南越王传】。(按:《汉书高后纪》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南越王尉佗自称南武帝。《史记尉佗传》云: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及孝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召贾为大中大夫,谒者一人为副使,复使南越。《夷坚志》云:贾道过端溪石山,默祷曰“能下佗,当以锦裹石为山灵报。下越还,募人遍植花卉以代锦,因名锦石山。

[*]陆贾南中行纪:南中百花,惟素馨特烈,彼中女子,以綵丝穿花心,绕髻为饰。梁章隐咏素馨花诗云:“细花穿弱缕,盘向绿雲鬟。”,用陆语也。花绕髻之饰,至今犹然。【高要志】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南海、苍梧、合浦等郡。《武帝纪》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王相吕嘉反,杀汉使者及其王、王太后。秋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下湟水;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下浈水;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漓水(严故越人,降为归义侯)、甲为下濑将军,下苍梧(甲故越人,归汉也),皆将罪人江淮以南楼船十万人;越驰义侯(亦越人也)遣别将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牁江,咸会番禺。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得吕嘉首,遂定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郡。(按:今四会、广宁属南海,新兴、恩平、阳春、阳江属合浦,高要、高明、德庆、封川、开建属苍梧)。

[*]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封州刺史刘谦卒,以其子隐(即後来五代十国的南汉(917-971年)开国君主劉龑之兄刘隐)为封州刺史。三年(896年),以封州刺史刘隐为清海行军司马。三年正月制以特进户部尚书兼京兆尹嗣薛王知柔检校司徒兼广州刺史、御史大夫、清海节度、岭东道观察处置等使。十二月,薛王知柔行至湖南,广州牙将卢琚、谭宏玘据境拒之,使宏玘守端州。宏玘结封州刺史刘隐,许妻以女,隐伪许之。託言亲迎,伏甲舟中,夜入端州斩宏玘。遂袭广州,斩琚,具军容,迎知柔视事,表隐为行军司马【昭宗纪】。(唐朝灭亡後,继之而起的五代十国时期,其中割据的十国政权(前蜀、後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都以五代(後梁、後唐、後晋、後汉、後周)为宗主国)。

[*]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端州升为府,更名肇庆府。

[*]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升康州为德庆州。

[*]元世祖十六年(宋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张弘範及宋张世杰战于崖山,世杰兵溃,陆秀夫负其主卫王昺赴海死之。世杰复收兵,至海陵山,舟覆而死。『通鉴辑览』。另:宏範等兵至,世杰悉焚行朝草世,结大舶千馀,作水寨为死守计。宏範至,据海口,樵汲道绝,茹乾糧,渴甚,掬海水飲之,水鹹,即嘔泄,兵大困。世杰率苏刘义、方兴日大战,宏範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二月,宏範舟泊中流,世杰夺港去後,欲奉杨太妃求赵氏後立之。俄飓风坏舟,溺死平章山下。【宋史张世杰传】。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赣州卫指挥使陆仲亨略地至肇庆,进攻德庆。元守将张鹏程棄城走。【明典彙】。
後记:
[*]《高要县志》卷一的沿革表,有提到在汉朝时,高要县属于苍梧郡,後汉也管辖苍梧郡。《肇庆府志》裡也同样地记载着,可是府志中所指的“後汉”,仔细阅读後发现,原来指的並不是五代十国时的後汉(947-950年),而是指“西汉之後的汉”,即东汉(25-220年)。不过,由于割据的十国政权都臣服于五代、或之前的唐朝、或之後的宋朝,以唐、五代、宋各朝为宗主国,所以,五代之一的後汉遣派或贬谪官员到十国之一的南汉去视察(例如端州牧),应该是有可能的。所以当年广东陆氏始迁祖之一陆训,“来自河南,宦遊东粤,为端州牧。” 是可以成立的,只是有关当年的史书并不完善,没有记载而已。

[*]五代:
         1.   後梁(907-923年),取代了唐朝(618-907年)。
         2.   後唐(923-936年)         3.   後晋(936-947年)         4.   後汉(947-950年)         5.   後周(951-960年),为宋朝(960-1127年)所取代。
[*]十国:
         1.   前蜀(907-925年)         2.   後蜀(934-965年)         3.   吴越(902-937年)         4. 南唐(937-975年)         5.   吴越(907-978年)         6.   闽(909-945年)         7.   楚(896-951年)         8.   南汉(917-971年)         9.   南平(924-963年)         10.   北汉(951-979年)

陆焱 发表于 2014-6-29 19:16:46

有价值的资料

陆显祥 发表于 2014-6-29 21:49:04

史料很翔实!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从肇庆府志看肇庆陆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