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8281|回复: 4

迁建潮州陆公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1 07: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lzh0768 于 2009-11-21 14:15 编辑

作者;陆利昭  (广东  潮州)

    潮州陆公墓,是为纪念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左丞相陆秀夫而建的一座“衣冠墓”。
  陆秀夫原籍江苏盐城,宋景定元年和文天祥同登进士第,在朝为官。1276年,因与陈宜中“所议不合”,陈宜中唆使谏臣弹劾陆秀夫,并用矫诏罢官的卑鄙手段,将陆秀夫贬至潮州,全家谪居辟望港口(现在;广东澄海港口村)。海阳当年年友陈经国、许君辅、周裕、方宝印为陆秀夫公择地辟望沙冈港口建立学士馆讲学。并在学士馆旁边开垦荒田百亩,自家种植及收租,用以养家糊口。从此以后,潮州这个陆秀夫贬谪之地,留下了瓜瓞万千的陆氏子孙。陆氏在潮州繁衍后代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现已传至25至30世,分布在潮州的各市、县的20多个村落,约有三万多人口。
    南宋末年陆秀夫一直坚持抗元斗争,宋军从杭州一直败退至广东南海,最后在惨烈的崖山海战中,全军覆没。为保持忠节,陆秀夫在最后时刻,背负幼帝投海殉国。其壮烈可谓撼天地、泣鬼神,一直流芳千古,名垂青史。 

    在距陆丞相殉国二百多年后的明正德年间,时任潮州知府张景阳在潮州的东郊,正式建成有石人、石马、石牌坊,具有一定规模的“衣冠墓”, 拨官田百亩以配祀之用,这就是历史上称为“异代尊”的史话。营墓时间,是在“正德十四年”( 1519 年),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潮州为陆丞相第一次营墓时间。
    其原由是;明朝弘治十六年( 1503 年),崖山已先后建成了大忠祠、慈元庙,并请准入祀典,赐庙额“全节”,允许“祀典如祀历代帝王”,并非常具体的批复了大忠祠的位置所在。在这种上自皇帝,下至庶民敬仰忠贞的情况下,南海郡为了编修《崖山志》考查“三忠”事迹,南海通政张诩委托潮州知府叶元玉,在潮州寻找陆秀夫公的墓寝。
     张诩还为此写了《追寻陆丞相墓》一诗;
                海上坟传陆侍郎,一碑谁为志公藏。
                如今碑失坟何在,海上遗悲一样长。
    叶知府亲自出马寻找,不知何故,包括陆秀夫公第十代孙著名高士陆竹溪及其他裔孙也都未能找到。
    然而,寻墓不果以后,陆丞相墓却从一宗“渔人伐其墓”的诉讼案中被发现了。知府张景阳同知林廷谟,感叹万千“慨忠遗草莽“,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英魂咋能埋没于荒草之中。立即决定,把陆丞相墓从南澳青径口迁至潮州东郊白塔岭下,桂临官地,“遂迁葬于负郭之废庵”并拨官田百亩以配祀。知府张景阳亲自具牲醴,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旌表忠烈。并写了《迁葬忠正陆公祭文》曰;恭惟先哲,乾坤正气,日月争光,孤忠大节,百炼之钢。沉埋海岛渔者,所片感慨奉迁负郭之阳,枕以玉屏,窆以佛堂,面瞰层恋,背倚长江,维公奕叶,近待在旁,灵爽不昧,来格来尝。
    清乾隆版《潮州府志》记载,新建的丞相墓,颇具规模,“枕以玉屏,面瞰层峦,背倚长(韩)江”。墓旁有石人石马奉侍丞相,墓前石牌坊高耸云天,两边镌有对子如下:
    如水清,如月明,水清月明鱼打浪;
    松山高,松岭峻,山高岭峻凤栖鸣。
    横匾是: 如松之盛 。
    对陆丞相的纪念,已从宗族的祭祀,上升到了公众的祭祀,并达到了顶峰,“祭典如祀历代帝王”。自此,潮州东郊的白塔岭下,离城不足 10 里之处,堂堂正正地营造起建有石人、石马、石牌坊,具有一定规模的“衣冠墓”----陆秀夫丞相墓。
    【考证;“弘治十四年,渔人伐南澳墓,陆氏子孙,讼之官。然后,由当时的知府张景阳,同知林廷谟,重制衣冠,迁葬于负郭之废庵桂临官地”,即现在潮州东郊壩街。 (注:此段“弘治十四年”疑为笔误。时间应为“正德十四年”,才与林廷谟的任期相符。)录自乾隆版《 潮州府志•官职表 》】
自从明正德14年开始,潮州知府张景阳还拨官田百亩,配祀陵墓之开支费用。为旌表忠烈亲自具牲醴,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在此以后,陆秀夫丞相墓香火兴旺。
           
    到了明嘉靖十四年( 1535 年),由时任钦差提督,南、赣、汀、章、惠、潮等交军务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察领衔再次对陆公墓进行修建并题碑石,正式建成有石人、石马、石牌坊,具有一定规模的“衣冠墓”.
    陈察是江苏常熟人,是一个很有文名的人物。常熟人杰地灵,文化气息浓厚,那里有昭明太子的读书台。在重建维修时,当地人请陈察写了《重建昭明太子读书台记》,文章写得很漂亮,远近闻名。
据《明史 卷二百三 列传第九十一  陈察》载;陈察,字元习,常熟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南昌推官。正德初,擢南京御史。。。。。。(嘉靖)十二年,以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在巡抚南、赣过程中,陈察对陆秀夫公气壮山河的精神非常尊崇景仰,故而以佥都御史巡抚身份领衔对陆公墓进行修建并题碑石,从而表达了对陆秀夫公的敬仰,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

    清代光绪十六年七月,广东候补棣州知州、权知海洋县沈麟再一次对领衔重修陆公墓进行修建并题写了碑石文;表达了对陆秀夫公的景仰之情,“倾圮丰碑屹立,乔木无存,尽然敬又不禁尽然伤”;记录了当时无知之徒对“陆公墓”的“怪乎强豪无知之徒,熟视无睹,藐焉不察,思欲左右,逼近处禁与筑也”破坏与侵占。
    对“陆公墓”现有状况,“乃急为称俸重修路建坊墓侧。。。。。 庶几平生私淑之心,于兹稍慰”。拿出自己的俸禄,修好陆公墓以后,内心稍为安定。
    并立下《重修陆忠贞公墓记 》碑石一方,告诉后人;不用怀疑,此乃明朝正德年间修建的陆秀夫“衣冠墓”。其次,在修筑保护“潮州陆公墓”历史过程中,履行了职责。“并记其缘起于即,以严禁夫侵殿樵抨之渐,且以释考古恁吊者之疑。”(载《重修陆忠贞公墓记》)

    在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平整土地中,将明朝正德14年(公元1519年)所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陆秀夫“衣冠墓”墓园,被一举夷为平地、碑石散失。近年陆公墓碑在东郊乡亲族老协助下又被发现。于是,潮汕陆氏宗亲联谊会各乡代表经过多次商议之后,决定;
    重新组建《第二届潮汕陆氏宗亲联谊会》机构,在尊古制,循古例基础上,重新迁建“潮州陆公墓“,由于这是历史上称为“异代尊”的史话,在明代朝廷就已经具体的批复允许“祀典如祀历代帝王”,故此定名为“潮州宋左丞相陆秀夫陵园”。
    其次;循古例将(陆秀夫公第十代孙)明代著名高士陆竹溪墓同时迁建。
    第三,循古例确定各村祭配祀轮流方案等。
    从2002年初开始筹备,到2003年才把原在东郊的陆秀夫墓迁至黄田山麓的英山村枫塘山,重建陆公墓并扩为陵园,完成了第一期工程。 
    “陆秀夫陵园”位于黄田山东麓,是潮州市旅游景点———淡浮院的背面。
陵园气势雄伟、视野辽阔。依黄田山脉,眺南武群峰,迎淙淙秀水,临芊芊芳草。先贤典范,为万世楷模,光照后人。
    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为陵园题写了“宋左丞相陆秀夫陵园” 石牌坊。
    原汕头市政协主席李习楷为陵园碑记亭题写匾额。
    石牌坊正面对联颂诗;
    匡国安黎庶  沐风栉雨奔宇宙
    蹈海抱龙归  一片丹心照赤日
    石牌坊正面对联为陆秀夫公二十三世裔孙--利昭拜书彖书颂联。
        壮志堪嘉  殉难厓山辅宋室
        忠贞足慕  舍生负帝倾零汀
    背面石牌坊;为《孤忠大节》“嘉靖丁酉秋日沈伯成题。”复制原竖于韩山师范学校中石碑。
    石牌坊背面对联颂诗;
       铁臂丹心昭日月  名垂千古
       伴君蹈海震山河  气壮九洲
    石牌坊背面为陆秀夫公二十三世裔孙--利昭拜书彖书颂联。
       海国孤忠  仰止万世
       浩然正气  彪炳千秋
    英山村地处革命老苏区,是历次革命战争期间的红色根据地。故此地既有民族英雄的光辉历史,以及陆秀夫公等抗元将士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先烈和前辈们坚贞不屈、气节凛然的操守,为潮州增添了严峻、辉煌的色彩!又有革命战争的光荣史迹,人文资源丰富,将成为潮州市一处旅游景点。

    潮州陆公墓(衣冠墓)截至现在,从已掌握资料整理,历次修建,重修情况记录如下;
    初建于明正德十四年( 1519 年),由时任潮州知府张景阳,同知林廷谟,迁墓于(潮州东郊)负郭之废庵,开始了丞相墓在潮州(郊区)的历史。
    修建于明嘉靖十四年( 1535 年),由时任钦差提督,南、赣、汀、章、惠、潮等交军务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察领衔修建并题碑石。
    重修于清光绪十六年( 1890 年),由时任广东候补棣州知州、权知海洋县沈麟领衔重修,并题写碑记,主持举行祭祀仪式。
    迁建于公元二00二年,由《第二届潮汕陆氏宗亲联谊会》牵头,粤东地区陆氏众裔孙捐资,到2003年才把在东郊的陆秀夫墓迁至磷溪英山村枫塘山,重建潮州陆公墓并扩为陵园,完成了第一期工程。 
    “潮州宋左丞相陆秀夫陵园”虽然只是完成了第一期工程。但是,掩映在满山遍野的翠绿之中,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墓前的苍松翠柏,环绕陆公墓,饱经苍桑的墓碑高高地矗立在黄田山麓,正向历史,向后人讲诉着那个古老而悲壮的故事。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首先应该是民族精神,历史虽然已经过去800余年,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但这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永远存在。

                               2004年秋月初稿       2008年修改于潮州



    附文1;迁葬忠正陆公祭文
                  【明】知府 张景阳,
    宋季陆丞相负幼帝浮海以死,葬南澳之海岛。弘治十四年,渔人伐其墓,致讼公庭,称木山有大石题宋忠臣左丞相陆公之墓石,书元枢密院副兼潮州路总管丁聚题,时同知林庭谟,慨忠遗草莽随迁葬于负郭之废庵,知府张景阳等谨具牲醴,奠告忠魂,其文日恭惟,先哲乾坤正气,日月争光,孤忠大节,百炼之钢。沉埋海岛渔者,所片感慨奉迁负郭之阳,枕以玉屏,窆以佛堂,面瞰层恋,背倚长江,维公奕叶,近待在旁,灵爽不昧,来格来尝。

                                         明正德十四年( 1519 年)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1-12 19: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显祥 于 2012-11-12 14:11 编辑

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为陵园石牌坊题写“宋左丞相陆秀夫陵园”。

200742151841605.jpg

        此地位于黄田山东麓,用地一百亩,是潮州旅游景点----淡浮院的背面。陵园气势雄伟、视野辽阔。依黄田山脉,眺南武群峰,迎淙淙秀水,临芊芊芳草。英山村地处革命老苏区,是历次革命战争的红色根据地。故此地既有民族的光辉历史,又有革命战争的光荣史迹,人文资源丰富,将成为潮州市一处旅游景点。

经市、省批用地一百亩陵园,(十丞留声)维一在潮州丞相墓。原汕头市政协主席李习楷为陵园碑记亭题写匾额




200742151915692.jpg





200742151956803.jpg



200742152028363.jpg



20074215205219.jpg



200742152130345.jpg



200742152151415.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1-12 19: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陆秀夫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未年的最后一任宰相。陆秀夫和文天祥一同辅助宋室,两人都尽忠殉国。文天祥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正气歌》。陆秀夫在南宋未年辅助宋帝和宋帝两代皇帝坚持抗击元兵,宋军从杭州一直败退至广东南海,最后在崖山一场惨烈的海战中,全军覆没。为保持忠节,陆秀夫在最后时刻,背负幼帝投海殉国。其壮烈可谓撼天地、泣鬼神,一直流芳千古,为后世所景仰。 陆丞相殉国后,元朝枢密院副使兼潮州路总管丁聚,仰慕陆秀夫高风亮节,为使陆公魂有所依,遂于南澳青径口为陆太夫人营墓,并题碑“宋忠臣左丞相陆公墓”。这就是历史上称为“异代尊”的吏话。此墓也称“魂依墓”。1995年,在潮汕陆氏后裔又将此墓扩建为陵园。 在距陆丞相殉国二百多年后的明正德14年,即公元1519年,潮州地方长官又在潮州的东郊,拨官田百亩,正式建成有石人、石马、石牌坊,具有一定规模的“衣冠墓”。可惜在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平整土地中,墓园曾被夷为平地、碑石散失。近年陆公墓碑又被发现。潮汕陆氏宗亲联谊会各乡代表经过商议,于2003年才把东郊的陆秀夫墓迁至英山村枫塘山重建陆公墓并扩为陵园。 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为陵园石牌坊题写“宋左丞相陆秀夫陵园”。原汕头市政协主席李习楷为陵园碑记亭题写匾额。 陆秀夫原籍江苏盐城,三岁时其家迁镇江,宋景定元年和文天祥同登进士第。在朝为官,因忠贞正直与权臣不合,曾被贬潮州辟望港(今属澄海),陆氏在潮州繁衍后代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现已传至30多世,分布在潮汕各市、县的20多个村落。陆秀夫的原籍江苏盐城也建有“陆公祠”和“陆秀夫纪念馆”,为后人所景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1-12 19: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D_1123908884.jpg


G_1123909426.jpg


H_1123909673.jpg


J_1123909940.jpg


I_1123909778.jpg


E_1123909077.jpg


C_1123908762.jpg



发表于 2012-11-13 07: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3-29 20: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