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6364|回复: 0

20 世纪 30 年代陆训公后人曾筹建陆训公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8 10: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 20 世纪 30 年代,各地陆训后人曾发起在肇庆筹建陆训公祠。
作为入籍岭南的第二位陆氏先人陆训,他的坟墓曾经湮没多年。清朝光绪三十年( 1904 年),经三水、高要两地他的后人寻找发现并捐资重修,两年后即 1906 年事成,定每年重阳节拜祭。由于有这个机缘,各地后人得以聚会,互道亲情,可惜即聚即散,且在荒山野岭中,深感意犹未尽,便有希望在肇庆——先人当年从中原南来立足的地方建陆训公祠的心愿,这是可想而知的事。只是,建祠是一项大工程,资金、人力、技术……件件都是难事,如果没有一个有相当份量的人物牵头是不能成事的。恰好三十年代初,陆训后人陆桂芳当了高要县县长,肇庆又是高要县县城,陆桂芳自然成为马首是瞻。与此同时,另一位陆氏名人陆幼刚时任广州市政府秘书长,两城呼应,陆氏一时风头甚劲,于是,筹建陆训公祠之事便顺理成章地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以上是对这件事的背景分析。
    民国二十二年( 1933 年)六月廿四日,太始祖陆训公祠筹建大会在肇庆新街胡氏祠内举行第一次会议,出席者是各县陆氏代表,人数不详。按旧藏资料分析,第一次会议中心议题不少,不免是提出意向,达成共识,确认目标,成立机构,订出办法,起草文件等内容。通过讨论,取得如下决议:
    第一、推举陆桂芳为筹建委员会主席,并由发起人陆桂芳、陆幼刚、陆嗣会、陆梦觉、陆匡文、陆伟可、陆璧侪等 108 人担任委员会委员。
   第二、广泛发动陆氏募捐,解决所需经费。
   第三、推举三水县上官园村陆璧侪起草《倡建太始祖陆训公祠劝捐小引》,以此为发动捐资的文字依据。
陆璧侪是光绪元年( 1875 年)举人陆文治的儿子。陆文治为寻找和重修陆训坟墓有过相当贡献,当年的劝捐小引就是他写的。可能与会者考虑到“有其父必有其子”,为父者已玉成一件好事,现在要办另一件好事,当是“非君莫属”了。
   半年以后,“劝捐小引”已告完成,全文如下:
   窃维派别枝蕃,先世远垂,德泽水源木本,后人咸切追思。
   况祖祠未立灵爽,无所式凭,公祭虽开,孝思莫由,兴感者哉!
   溯我太始祖陆训公,五代时由河南宦游东粤,附藉高要。厥后族姓蕃衍,择地分居,代远年湮,兵燹屡经,祖坟遂失。迨前清光绪甲辰之秋,经几许艰辛,始幸寻获在于高要大湾龙井岭,是年募捐修筑,回复旧观。惟合族宗祠,至今仍付缺如。矧我宗族子孙,散居两粤,每逢祭墓,来往聚集,苦无住址,殊感困难。兴念及此,且歉且惭,此不特无以妥先灵,抑亦无以崇祀典也。爰于民国二十二年六月廿四日,假座肇庆市新街胡氏祠内,开各县陆姓代表大会,提议筹建太始祖陆训公祠。当经决议,由合族捐签,凑成巨款。所望我族孝子贤孙各房殷户,思祖德之留贻,慨祖祠之独缺,同心协力,踊跃签题,俾狐腋之集成,庶鸠工之早聚,获先灵之妥佑,益后裔之炽昌。有厚望焉,是为引。
   民国二十二年 ( 1933 年 ) 孟冬上浣

   粤东三水裔孙璧侪敬撰
   “劝捐小引”拿出来后,不知为什么,直到民国二十五年( 1936 年),即事隔近三年后才见有下文。所谓“下文”,是一个通知开会并催交捐款的函件,全文如下:
   迳启者,本会业将购定建祠地址登报及通函催收捐款各在案。
   兹定于国历本月廿二日(即旧历九月初八)一时在肇庆市迎祥路第七号门牌(即建祠地址)会议建祠及清算数目等事宜,届期务希多派代表出席,共商进行,幸勿放弃,并定于翌日十二时(即旧历九月初九)会祭训公祖墓。请转知各房宗亲参加,踊跃致祭,以表追远之诚。

   相应函达,查照为荷。此致

   陆安宗先生台鉴

                                             筹建始祖陆训公祠委员会启

                                         民国廿五年 ( 1936 年 ) 十月二十日

    收件人陆安宗是连州陆氏的代表。从旧藏资料反映的情况及据此分析,第一次会议以后,在肇庆市新街横巷联安堂设立了筹建处(或叫联络处),收集各地捐款,联络各地宗亲。当时,清远源潭有一位叫陆燕居的,任“调查委员”(调查陆训后裔的分布情况),负责粤北一带的联络工作,可能还兼任筹建委员。筹委给陆安宗的函件,估计由他亲自带去分发,并一齐收集捐款,现存收据三张,均有他在“代收款人”名下盖了章。三份收据合共 15 元。因会议在即,陆燕居与另一名连州代表陆福隆联袂即往肇庆(陆安宗有否同行,未知)。

   在此之前,陆福隆编了一首题为《恭列四十代传派字诗》,诗文如下:

   成国立纲常,宗人发业良;子臣传广道,兰桂绍书香;

   锦绣文华显,经纶瑞奕扬;官高隆宝玉,才富定荣昌。

   按陆福隆的意思,此派字诗是献给大会,由大会分发各地陆氏统一沿用的。后来各地有否用到,则未可知(笔者注:三水似未见沿用),但连州却是由此起沿用至今,历经几十年后,现在已排到“常”字辈了。

    派字诗的事是筹建中的一段插曲。至于筹建陆训公祠这件大事,倒真的是没了下文了,即此事已经告吹。原因可能有二:

    第一、政局动荡,人事变迁。原来陈济棠主粤,因飞机投蒋事,一下子换了余汉谋。随着上层的变动,陆桂芳、陆幼刚等是否因此而变动?变动了,建祠地址的选定是否会受阻?

    第二、经济拮据,杯水车薪,失去预算,无力兴建。“劝捐小引”早已写就,捐款的事竟到近三年后才有所行动,而且限于很小的地区(笔者所处地区陆训后人不少,但未曾听闻有筹建祠堂的事),所筹款额也不理想。

    陆训公祠最终没有建成,但前人确实做过那么一件事,姑且记述一下聊作纪念吧。

[ 本帖最后由 陆月栈 于 2009-2-18 11:0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13 18:5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