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11850|回复: 9

热烈祝贺河南篇的开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1 11: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南是陆氏的发源地之一,伊川河流域的陆浑国系和洛阳的鲜郫系,这两派系陆氏宗人,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发扬先辈忠贞孝勇,不屈不挠之精神。光耀我陆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19: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姓氏大约应在东周中期奴隶制成熟阶段形成,可能当时陆浑国的先民们并无姓氏,陆浑国为晋灭后,陆浑国民众中在春秋时与孔子同时代有个接舆也叫陆通者,孔子称为隐者.是个有才的陆浑国后人.也许此陆通者或是陆浑系之先祖!
而洛阳鲜卑系陆氏由北方贵族步六孤氏汉化而来,为何不以步为姓而以陆为姓,原因有一点是肯定的,当时汉族陆姓的影响力已非同小可了,尤其是三国二晋时的陆逊及其孙陆机\陆云,名震中原!其汉化必以此三祖为参照点!因为与陆同音的还有鹿、路、逯、禄等姓氏!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19: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陆姓起源,除了主要以陆通为始祖的“平原之陆”外,还有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改革,由鲜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致,称“河南之陆”。
鲜卑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约在西汉初,鲜卑走出高山深谷,开始南徙,至东汉,与汉族有了更多的交往。人晋,鲜卑各族继续内迁,其中一些原来游牧部落逐渐转为定居农业生活并开始封建化,与此同时与魏晋通好。西晋末,北部中国出现混乱局面,鲜卑各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先后建国。在公元 386年,拓跋硅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建国之初,它的文化比较低,发展较落后,为了入主中原,他们很快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至拓跋宏(孝文帝)治政时,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公元490年,北魏孝文帝在他执政的时候,采取有关改制的许多积极措施,其中改姓氏也是重要的举措之。
孝文帝在公元494年宣布定都洛阳,接着在迁都的第三年,他就下令改姓氏。当时鲜卑人多为二三字的复姓,因为这些姓氏与汉人姓氏不同,显示出民族的差异,影响“胡”汉二民族的融洽与合作。
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此北魏皇室改姓元氏,太祖以来的八大著姓,全部改为汉姓:丘穆陵氏改为穆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贺赖氏改为贺氏,独孤氏改为刘氏,贺楼氏改为楼氏,勿忸氏改为于氏,纥奚氏改为嵇氏,尉迟氏改为尉氏。此外,北魏初期所统的118氏,原为复姓,也全部改为单姓。改姓后,鲜卑名字以汉名为准。
同时,孝文帝还亲自拟定条制,规定鲜卑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士人同汉人头等士族崔、卢、郑、李四大姓门第相当,社会地位相同。八姓以外的鲜卑贵族也规定了流品,这样鲜卑贵族与汉族名门糅合起来,确立了“以贵承贵,以贱袭贱”的门阀制度,这是因为中原两晋王朝推行门阀制度,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握有政治、军事、经济大权的士族世代相袭。为了维护垄断地位,士族上层采取各种措施,主要从婚宦两方面严格限制,防止寒人地主挤人世族队伍,掌握政权,这样,就形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门阀政治,这种门阀政治也深刻影响了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政权起自北方,鲜卑人口又不多,为了中原地区统治的长治久安,必须获得中原士族的广泛支持,势必顺应久已存在的门阀统治形式,与汉族士族联合,使贵族门阀化,所以他们推行了定姓族措施,从而在观念形态上使鲜卑贵族等同于汉族士家。太和十九年下令“定四海士族”。《魏书·宦氏志》载诏令“代人诸胄,先无姓族,虽功贤之胤,混然未分,故宫达者位极公卿,其功衰之亲,仍居猥任”。鉴于此,孝文帝定姓族:“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八姓成为鲜卑中的第一等贵族,陆姓位列其中。
孝文帝的以上规定利于陆姓地位的抬高。凭借了政治力量,使包括陆姓在内的鲜卑贵族和汉人政治上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也是陆氏由此显赫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北魏鲜卑原先活动范围在代北,大致在今山西一带,旧都在乎城,后迁都洛阳,所以许多族谱或家谱都称该陆氏为“代北之陆”或“河南之陆”。关于鲜卑步八孤改为陆姓,在《魏书》和《北史》均有记载,《元和姓纂》也有基本相同的载述。主要叙述以陆俟、陆真为始的陆姓后裔族事。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19: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时有陆浑国(戎族,在今河南嵩县东北),子孙以国为氏。春秋是北国古代少数民族史上重要时期。在华夏族诸侯国四方,分别居住着被称为夷、蛮、戎、狄诸民族。由于各族的不断繁衍和分合聚散,出现了许多不同名称的民族共同体。
当时对西方民族一般都称为戎。西方戎族在春秋时支系很多,名号纷繁。《春秋大事年表·四裔表》说西戎:“随地立号,随时易号”,以至关于戎族各支各号的载述多有混淆不清,莫衷一是。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春秋时期戎族支系有陆浑之戎、伊洛之戎、骊戎、冀戎等,他们都是以地名之。其中陆浑之戎,原属于秦西陆浑之地,因遭受到逐渐强大的秦国的进攻,归附于晋国。晋惠公十三年(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迁于伊洛地区,仍用原居地陆浑之名而称陆浑之戎,因此有陆浑县,它位于今河南伊川、嵩县二县之间。其他如阴戎属陆浑之戎,居晋国阴地。九州之戎也属陆浑之戎,居晋国九州之地。从地域分布上看,实际已深入诸晋的腹地了。
深入诸夏腹部的诸戎不断地与诸夏交往,到了春秋晚期,便逐步与诸夏融合在一起。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晋灭陆浑之戎,属于陆浑之戎的阴戎和九州之戎也就成为晋国的一部分了。目前有关陆浑的历史资料较少。基本线索是在春秋时有属于戎族的陆浑国,居住地人氏以陆为姓。
此外,有这样的观点:即认为是于西周之末,有一支戎人东迁进入终山骆谷,故称陆浑之戎。这终山指终南山,它东至蓝田,南至郡县,绵亘八百余里。因在周之南,故名南山,也叫终山,即陆终居地而得名。其名甚古,《禹贡》有“终南悖物”句,《汉书·地理志》载:“扶风武功县有太一山,故以为终南。”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说:“终南,南山之总名;太一,一山之别号。”顾颉刚所著《雍录》内亦认为陆浑地在渭水之南,终南山一带。唐于周至县东25里置终南县。在周至县西南之处有骆谷。骆与陆音相通,很可能骆谷因陆终曾居于此而得名,故山叫终山,谷叫骆谷。而且浑与昆同音,陆浑即陆昆,昆也为昆虫之类。而陆终的长子昆吾,是陆昆即陆终昆吾之简称,后来变成陆浑地名了。在终南山之北,那儿气候较为干燥,历来盛产螽斯,至今这一带的人还喜食油炸螽斯,甚至有生食者,说是能滋补身体。前文已述,陆终就是以捕食善跳的螽斯的部落,并以它为图腾之名,同时作为首领之号,加之陆终的子孙繁衍也确似螽斯那样的众多,所以是以物名族,以族名地。
发表于 2010-10-23 10: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传世胄
发表于 2010-10-23 11: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2-10 09: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的,与河南渑池隔河,我们的字辈是:文、武、双、全、世、代、英、贤。我是贤字辈,文化革命中,字辈被批,改成现名。我们的孩子目前没有字辈,揪心啊。
发表于 2011-2-10 09: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所知,我们这一族,大概分布在河南新安石井、渑池陈村白浪、陕县柴洼王山、山西平陆曹川等地。不知从哪里迁入?老辈传说从济源、晋东南沿黄河迁徙。我的QQ734766985。希望与专家联系。
发表于 2011-3-4 08: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是陆氏的发源地,小时候我们家的家具、用具全部标有河南堂的字号。。。。
发表于 2014-7-31 20: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信阳陆氏,家谱已丢,近几代字辈为:开 德 益 荣 守 培 其 本 仁 作 之!各位宗亲如有线索,请联系我!谢谢。QQ55328439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6 18: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