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5053|回复: 2

陸九齡、陸九淵會講鵝湖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8 21: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陆昭仙 于 2011-10-19 17:10 编辑

陸九齡、陸九淵會講鵝湖寺






       南宋(西元1127—1279年)時期,儒家學者風行講學,書院發達。淳熙二年(西元1175年)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等會講鵝湖寺,各持己見,“相與講其所聞之學”,成就了哲學史上著名的佳話:第一次“鵝湖之會”,爭論的實質是朱的客觀唯心主義和陸的主觀唯心主義之爭,對當時學術界有很大的影響。
    “鵝湖之會”首開書院會講之先河,在中國哲學史上是一次堪稱典範的學術討論會,在中國書院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後人在他們聚會的地方建祠紀念,因名“四賢祠”。淳祐十年(西元1250年),改名為“文宗書院”。元代皇慶二年(西元1313年),又增建“會元堂”。明代景泰(西元1450—1456年)年間,又重修擴建,並正式定名“鵝湖書院”,鵝湖書院也是研究我國理學發展史的重要實物遺存。




鵝湖書院一景
     一江南來,章貢合以名贛;五水北註,波瀾聚而為鄱,這是對江西(簡稱贛)的形象概括,自漢唐至兩宋時期,江西經濟、文化十分昌隆,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千古絕唱《琵琶行》提到的“浮梁”(現景德鎮市)茶市位列當時全國五大茶市之一。在人文方面,江西就更是人才輩出。唐宋八大家中,江西人占據三席(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與四川“三蘇”齊名,自宋元以來占據中國正統官學地位長達700余年的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也是江西人。體現出贛鄱大地自古以來的土地富饒,經濟發達,人民智慧,崇尚禮儀賢淑,知書達理的良好傳統風俗。
自唐宋以來,為什麽江西人才輩出,人文歷史燦爛奪目?其原因是,江西人非常重視教育。不信?告訴你一組數位。江西是書院發達之省,書院建設長期居全國之首。據不完全統計,歷代江西境內共建書院579所(又說上千所),占據全國絕大部分。其中北宋前有10余所,元代55所,明代164所,清代75所。這些書院分佈全省各地,比較知名的有鉛山鵝湖書院、廬山白鹿洞書院、考亭書院等。書院文化是江西古代文明發展主題的構成部分之一,與此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構成了中華歷史上教育最興旺的兩大亮點。



禮門,上有“鵝湖書院”的題字



古樸的院落




書院頭門






頭門匾額:敦化育才






石牌坊,北面上題:斯文宗主



同一牌坊的南面上題:繼往開來。南北面的題字均為清道光年間鉛山縣令李淳所書




書院的石橋



書院一景




      鵝湖書院位於上饒市鉛山縣一個群山環繞的山凹中,四面都由山嶺環繞,樹木蔥蘢,田野秀麗。“鵝湖書院”掩映在這一群灰白相間、錯落有致的古建築裏,隱藏在綠林的深處。  

書院一景,左側的碑亭



儀門,上書題字:道學之宗


右側的碑亭,上有康熙皇帝的禦碑




    鵝湖書院之得名,是因為該地原有鵝湖寺的緣故。鵝湖寺創建於唐代大歷年間(西元766—779年)。書院位於高聳雲天的鵝湖山北麓,雲集天下英才和莘莘學子,采贛水之靈氣,凝人文之精華,汲歷史之沉澱,抒學子之豪情。

書院左右兩側山勢環抱,重巒疊嶂,青翠欲滴,是讀書養身修心的好地方。書院興盛於南宋,發展於元明清,至今有800多年曆史。



儀門上題字



講堂內左右分列的朱熹題字:廉忠



講堂內左右分列的朱熹題字:節孝



書院的講堂,凸顯書院的清幽



書院的半亭,古樸莊重



御書樓,上有康熙皇帝手書題字:窮理居敬,兩側對聯亦是康熙御筆




朱熹與陸氏兄弟的第一次“鵝湖之會”圖




       南宋(西元1127—1279年)時期,儒家學者風行講學,書院發達。淳熙二年(西元1175年)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等會講鵝湖寺,各持己見,“相與講其所聞之學”,成就了哲學史上著名的佳話:第一次“鵝湖之會”,爭論的實質是朱的客觀唯心主義和陸的主觀唯心主義之爭,對當時學術界有很大的影響。




      “鵝湖之會”首開書院會講之先河,在中國哲學史上是一次堪稱典範的學術討論會,在中國書院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後人在他們聚會的地方建祠紀念,因名“四賢祠”。淳祐十年(西元1250年),改名為“文宗書院”。元代皇慶二年(西元1313年),又增建“會元堂”。明代景泰(西元1450—1456年)年間,又重修擴建,並正式定名“鵝湖書院”,鵝湖書院也是研究我國理學發展史的重要實物遺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0-19 10: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看不到,请处理好,谢谢
发表于 2011-10-19 13: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显祥 于 2011-10-18 17:46 编辑



洗筆池,為青石砌半月池






書院的建築特色

書院一角




書院的一景





書院御書樓一景




書院內簡樸的文昌閣立的關公塑像






東士子號舍,供學子讀書居所

    鵝湖勝跡,因為朱熹與陸九淵陸九齡兄弟的一場辯論,而名聞天下,更以辛棄疾和陳亮的第二次“鵝湖會”,而揚名歷史。古往今來,吸引了不少詩人墨客、一代名流前來尋蹤探勝。宋代的陸游、辛棄疾,明代的楊廷麟,清代的蔣土銓等,甚至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都曾有鵝湖之行,並留下了他們的文詞和詩篇。
    上饒市鵝湖書院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西省鉛山縣鵝湖鎮,距鉛山縣城15公里,距上饒市30公里,距福建武夷山70公里。景區主要景點為鵝湖書院和鵝湖山國家森林公園。
    800年來,鵝湖書院屢建屢毀,現有山門、牌坊、大堂、泮池、拱橋、碑亭、御書樓;書房學舍一側供奉有有關公塑像,更修建廂房數十間,以供士子讀書之所。泮池兩側的廂房內,尚存明、清兩代古碑十三塊,是研究這座書院歷史的珍貴資料。書院2006年6月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御書樓上,有康熙皇帝為御書樓題寫的字對,門額題為“窮理居敬”,聯語為“章巖月朗中天鏡,石井波分太極泉。”
    與鵝湖書院淵源很深的還有宋代的另一個著名人物辛棄疾。辛是南宋著名抗金將領,著名詞人(現在的濟南人),但長期工作、生活在鉛山,最後也歸葬於此。今天,辛的墓葬依然保存於此。成為後人景仰其文韜武略的好去處。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像




學子宿舍



書院一角




朱熹像



鵝湖之會的會場(我想應當是臆想中的設計)



敬惜字爐,為敬惜文字焚燒字紙之爐




書屋一景


魚躍龍門,昭示學子的前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30 03: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