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陆昭仙

三国时期东吴陆氏朝臣的奏章评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

     行文至此,已对三国吴时期所有陆氏朝臣的章表作了或浅或深的分析与展开。纵观相关史实以及人物生平,不难发现陆氏朝臣章表为“文德熙淳懿,武功侔山河”的陆氏忠义、儒学家族文化及军事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注脚。通过研究孙吴统治者的答复,我们又可以见微知著地了解孙吴政权之性质及其同陆氏思想的矛盾冲突。因此,陆氏朝臣的奏折不仅可以用来作为应用表文考查,更是当时三国吴庙堂思想及文化的一个缩影。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三国吴陆氏所有章表及孙氏相关回应编年一览】

建安二十一年

背景: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费栈山越动丨防和谐丨乱前。

陆逊《建议平山寇》:方今英雄棋跱,财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陆逊传》



建安二十四年

背景:时荆州士人新还,仕进或未得所

陆逊《为荆州士人上书》:昔汉高受命,招延英异,光武中兴,群俊毕至,苟可以熙隆道教者,未必远近。今荆州始定,人物未达,臣愚慺慺,乞普加覆载抽拔之恩,令并获自进,然后四海延颈,思归大化。——《陆逊传》



黄武元年

背景:夷陵之战反攻前夕

陆逊《上疏请缓攻刘备》: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陆逊传》


黄武元年前

背景:夷陵前夕,朝中多有针对诸葛瑾的诽谤,陆逊上书保明诸葛瑾。

孙权《报陆逊保明诸葛瑾事》: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玄德昔遣孔明至吴,孤尝语子瑜曰:‘卿与孔明同产,且弟随兄,于义为顺,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从卿者,孤当以书解玄德,意自随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以失身于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贯神明。今岂当有此乎?孤前得妄语文疏,即封示子瑜,并手笔与子瑜,即得其报,论天下君臣大节,一定之分。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闲也。知卿意至,辄封来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诸葛瑾传》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武五年春

背景:战后孙权下令宽政,让百丨防和谐丨姓有所休息。陆逊所在缺粮,上表令诸将增广田亩。

孙权《报陆逊表令诸将增广田亩》:甚善。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吴主传》



黄武五年七月秋后不久

背景:曹丕薨,曹睿即位推行德政,陆逊上书论曹氏三代治国之法。

孙权《别谘诸葛瑾》:近得伯言表,以为曹丕已死,毒乱之民,当望旌瓦解,而更静然。闻皆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于操时(陆逊的治国理念)。孤以为不然。操之所行,其惟杀伐小为过差,及离闲人骨肉,以为酷耳。至于御将,自古少有。丕之于操,万不及也。今睿之不如丕,犹丕不如操也。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强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宁是兴隆之渐邪!闻任陈长文、曹子丹辈,或文人诸生,或宗室戚臣,宁能御雄才虎将以制天下乎?夫威柄不专,则其事乖错,如昔张耳、陈余,非不敦睦,至于秉势,自还相贼,乃事理使然也。又长文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威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耳。逮丕继业,年已长大,承操之后,以恩情加之,用能感义。今睿幼弱,随人东西,此曹等辈,必当因此弄巧行态,阿党比周,各助所附。如此之日,奸谗并起,更相陷怼,转成嫌贰。一尔已往,群下争利,主幼不御,其为败也焉得久乎?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离刺转相蹄啮者也!强当陵弱,弱当求援,此乱亡之道也。子瑜,卿但侧耳听之,伯言常长于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诸葛瑾传》

黄武五年冬十月
背景:陆逊上表陈说合乎时宜之事,又言“忠谠之言,不能极陈;求荣小臣,数以利闻。”
孙权《报陆逊》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焉得不有刑罚以威小人乎?此为先令后诛,不欲使有犯者耳。君以为太重者,孤亦何利其然,但不得已而为之耳。今承来意,当重谘谋,务从其可。且近臣有尽规之谏,亲戚有补察之箴,所以匡君正主明忠信也。书载‘予违汝弼,汝无面从’,孤岂不乐忠言以自裨补邪?而云“不敢极陈”,何得为忠谠哉?若小臣之中,有可纳用者,宁得以人废言而不采择乎?但谄媚取容,虽暗亦所明识也。至於发调者,徒以天下未定,事以众济。若徒守江东,修崇宽政,兵自足用,复用多为?顾坐自守可陋耳。若不豫调,恐临时未可便用也。又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来表云不敢随众容身苟免,此实甘心所望於君也。——《吴主传》


黄龙元年

背景:孙权称帝,陆逊拜上大将军、右都护。孙权迁都建业,留下太子、皇子以及尚书百官,征召陆逊到京都辅佐太子,并掌管荆州以及豫章等三郡军务,总管国家军政大权。陆逊虽领兵在外,心系于国。

陆逊《陈时事疏》:臣以为科法严峻,下犯者多。顷年以来,将吏罹罪,虽不慎可责,然天下未一,当图进取,小宜恩贷,以安下情。且世务日兴,良能为先,自(不)〔非〕奸秽入身,难忍之过,乞复显用,展其力效。此乃圣王忘过记功,以成王业。昔汉高舍陈平之愆,用其奇略,终建勋祚,功垂千载。夫峻法严刑,非帝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也。——《陆逊传》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龙二年

背景:孙权想派一支小部队袭取夷洲及朱崖,征询陆逊意见。

陆逊《请勿取夷洲及朱崖疏》:臣愚以为四海未定,当须民力,以济时务。今兵兴历年,见众损减,陛下忧劳圣虑,忘寝与食,将远规夷州,以定大事,臣反覆思惟,未见其利,万里袭取,风丨防和谐丨波难测,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驱见众,经涉不毛,欲益更损,欲利反害。又珠崖绝险,民犹禽兽,得其民不足济事,无其兵不足亏众。今江东见众,自足图事,但当畜力而后动耳。昔桓王创基,兵不一旅,而开大业。陛下承运,拓定江表。臣闻治乱讨逆,须兵为威,农桑衣食,民之本业,而干戈未戢,民有饥寒。臣愚以为宜育养士民,宽其租赋,众克在和,义以劝勇,则河渭可平,九有一统矣。”权遂征夷州,得不补失。——《陆逊传》



嘉禾元年

背景:公孙渊背盟,孙权欲出师亲征。

陆逊《乞息亲征公孙渊疏》:渊凭险恃固,拘留大使,名马不献,实可仇忿。蛮夷猾夏,未染王化,鸟窜荒裔,拒逆王师,至令陛下爰赫斯怒,欲劳万乘泛轻越海,不虑其危而涉不测。方今天下云扰,群雄虎争,英豪踊跃,张声大视。陛下以神武之姿,诞膺期运,破操乌林,败备西陵,禽羽荆州,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圣化所绥,万里草偃,方荡平华夏,总一大猷。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臣闻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强寇在境,荒服未庭,陛下乘桴远征,必致窥□①,戚至而忧,悔之无及。若使大事时捷,则渊不讨自服;今乃远惜辽东众之与马,奈何独欲捐江东万安之本业而不惜乎?乞息六师,以威大虏,早定中夏,垂耀将来。——《陆逊传》



陆瑁《谏亲征公孙渊疏》:
臣闻圣王之御远夷,羁縻而已,不常保有,故古者制地,谓之荒服,言慌惚无常,不可保也。今渊东夷小丑,屏在海隅,虽托人面,与禽兽无异。国家所为不爱货宝远以加之者,非嘉其德义也,诚欲诱纳愚弄,以规其马耳。渊之骄黠,恃远负命,此乃荒貊常态,岂足深怪?昔汉诸帝亦尝锐意以事外夷,驰使散货,充满西域,虽时有恭从,然其使人见害,财货并没,不可胜数。今陛下不忍悁悁之忿,欲越巨海,身践其土,群臣愚议,窃谓不安。何者?北寇与国,壤地连接,苟有间隙,应机而至。夫所以越海求马,曲意于渊者,为赴目前之急,除腹心之疾也;而更弃本追末,捐近治远,忿以改规,激以动众,斯乃猾虏所愿闻,非大吴之至计也。又兵家之术,以功役相疲,劳逸相待,得失之间,所觉辄多。且沓渚去渊,道里尚远,今到其岸,兵势三分,使强者进取,次当守船,又次运粮,行人虽多,难得悉用。加以单步负粮,经远深入,贼地多马,邀截无常。若渊狙诈,与北未绝,动众之日,唇齿相济。若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使天诛稽于朔野,山虏承间而起,恐非万安之长虑也。夫兵革者,固前代所以诛暴丨防和谐丨乱,威四夷也,然其役皆在奸雄已除,天下无事,从容庙堂之上,以馀议议之耳。至于中夏鼎沸,九域盘互之时,率须深根固本,爱力惜费,务自休养,以待邻敌之阙,未有正于此时,舍近治远,以疲军旅者也。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于时天下乂安,百丨防和谐丨姓殷阜,带甲之数,粮食之积,可谓多矣,然汉文犹以远征不易,重兴师旅,告喻而已。今凶桀未殄,疆场犹警,虽蚩尤,鬼方之乱,故当以缓急差之,未宜以渊为先。愿陛下抑威住计,暂宁六师,潜神嘿规,以为后图,天下幸甚。——《陆瑁传》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赤乌六年

背景:谢渊等人上书实行一系列措施增加国家收入,孙权将此事下达与陆逊。

陆逊《议缓兴利改作》: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故为国者,得民则治,失之则乱,若不受利,而令尽用立效,亦为难也。是以诗叹“宜民宜人,受禄于天”。——《陆逊传》



赤乌八年

背景:南鲁之争

陆逊《疏请安太子》: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蕃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陆逊传》



赤乌八年二月春 陆逊卒

太元二年四月夏 孙权薨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甘露元年

背景:孙皓迁都武昌,扬州一带百丨防和谐丨姓逆水而上运送物资供给朝廷,百丨防和谐丨姓忧苦,加之朝廷政事错误百出。

陆凯《上疏谏吴主皓》:臣闻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久而亡。夫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自顷年以来。君威伤于桀、纣,君明暗于奸雄,君惠闭于群孽。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辜无罪,赏无功,使君有谬误之愆,天为作妖。而诸公卿媚上以求爱,因民以求饶,导君于不义,败政于淫俗,臣窃为痛心。今邻国交好。四边无事,当务息役养士,实其廪库,以待天时。而更倾动天心,骚扰万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国养民之术也。

臣闻吉凶在天,犹影之在形,响之在声也,形动则影动,形止则影止。此分数乃有所系,非在口之所进退也。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赏轻而罚重,政刑错乱,民力尽于奢侈,目眩于美色,志浊于财宝。邪臣在位,贤哲隐藏,百丨防和谐丨姓业业,天下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忧。汉所以强者,躬行诚信,听谏纳贤,惠及负薪,躬请岩穴,广采博察,以成其谋。此往事之明证也。

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曹失纲纪,晋有其政。又益州危险。兵多精强,闭门固守,可保万世,而刘氏以夺乖错,赏罚失所,君恣意于奢侈,民力竭于不急,是以为晋所伐,君臣见虏,此目前之明验也。前车之鉴

臣暗于大理,文不及义,智慧浅劣,无复冀望,窃为陛下惜天下耳。臣谨奏耳目所闻见,百丨防和谐丨姓所为烦苛,刑政所为错乱,愿陛下息大功,损百役,务宽荡,忽苛政。

又武昌土地,实危险而瘠确,非王都安国养民之处,船泊则沉漂,陵居则峻危,旦童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臣闻翼星为变,荧惑作妖,童谣之言,生于天心,乃以安居而比死,足明天意,如民所若也。

臣闻国无三年之储,渭之非国,而今无一年之畜,此臣下责也。而诸公卿位处人上,禄延子孙,曾无致命之节,匡救之术,苟进小利于君,以求容媚,荼毒百丨防和谐丨姓,不为君计也。自从孙弘造义兵以来,耕种既废,所在无复输入,而分一家父子异役,廪食日张,畜积日耗。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莫之恤也。民力因穷,鬻卖儿子,调赋相仍,日以疲极,所在长吏,不加隐括,加有监官,既不爱民,务行威势,所在骚扰,更为烦苛,民苦二端,财力再耗,此为无益而有损也。愿陛下一息此辈。矜哀孤弱,以镇抚百丨防和谐丨姓之心。此犹色鳖得免毒螫之渊,乌兽得离罗网之纲,四方之民襁负而至。如此,民可得保,先王之国存焉。
臣闻五音令人耳不聪,五色令人目不明,此无益于政,有损于事者也。自昔先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米有畜积,货财有余。先帝崩后,幼、景在位,更改奢侈,不蹈先迹。伏闻织络及诸徒坐,乃有千数,计其所长,不足为国财。然坐食宫廪,岁岁相承,此为无益。愿陛下料出赋嫁,给与无妻者。如此,上应天心,下合地意,天下幸甚。

臣闻殷汤取士于商贾,齐桓取士于车辕,周武取士于负新,大汉取士于奴仆。明王圣主取士以贤,不拘卑贱。故其功德洋溢,名流竹素,非求颜色而取好服、捷口、容悦者也。臣伏见当今内宠之臣,位非其人,任非其量,不能辅国匡时,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愿陛下简文将之臣。各勤其官,州牧督将,藩镇方外,公卿尚书,务修仁化,上助陛下,下拯黎民,各尽其忠,拾贵万一。则康哉之歌作,刑错之理清。愿陛下留神思臣愚言。——《陆凯传》



孙皓回信《诏陆凯》:

君所谏,诚是大趣,然未合鄙意,如何?此宫殿不利,宜当避之,乃可以妨劳役,长坐不利宫乎?父之不安,子亦何倚?——《孙皓传》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甘露二年陆凯回复《重表谏起宫》:

臣闻宫功当起,夙夜反侧,是以频烦上事,往往留中,不见省报,於邑叹息,企想应罢。昨食时,被诏曰:“君所谏,诚是大趣,然未合鄙意,如何?此宫殿不利,宜当避之,乃可以妨劳役,长坐不利宫乎?父之不安,子亦何倚?”臣拜纸诏,伏读一周,不觉气结于胸,而涕泣雨集也。臣年已六十九,荣禄已重,于臣过望,复何所冀?所以勤勤数进苦言者,臣伏念大皇帝创基立业,荣苦勤至,白发生於鬓肤,黄?被於甲胄。天下始静,晏驾早崩,自含息之类,能言之伦,无不?欷,如丧考妣。幼主嗣统,柄在臣下,军有连征之费,民有雕残之损。贼臣干政,公家空竭。今强敌当途,西州倾覆,孤罢之民,宜当畜养,广力肆业,以备有虞。且始徒都,属有军征,战士流离,州郡搔扰,而大功复起,徵召四方,斯非保国致治之渐也。

臣闻为人主者,禳灾以德,除咎以义,故汤遭大旱,身祷桑林,荧惑守心,宋景退殿,是以旱魃销亡,妖星移舍。今宫室之不利,但当克己复礼,笃汤、宋之至道,愍黎庶之困苦,何忧宫之不安,灾之不销乎?陛下不务修德,而务筑宫室,若德之不修,行之不贵,虽殷辛之瑶台,秦皇之阿房,何止而不丧身覆国,宗庙作墟乎?夫兴土功,高台榭,既致水旱,民又多疾,其不疑也。为父长安,使子无倚,此乃子离于父,臣离于陛下之象也。臣子一离,虽念克骨,茅茨不翦,复何益焉?是以大皇帝居于南宫,自谓过于阿房。故先朝大臣,以为宫室宜厚,备卫非常。大皇帝曰:“逆虏游魂,当爱育百姓,何聊趣於不急?”然臣下恳恻,由不获已,故裁调近郡,苟副众心,比当就功,犹豫三年。当此之时,寇钞慑威,不犯我境,师徒奔北,且西阻岷、汉,南州无事,尚犹冲让,未肯筑宫,况陛下危侧之世,又乏大皇帝之德,可不虑哉?愿陛下留意,臣不虚言。

——《陆凯传》注引《江表传》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凯《上表谏吴主皓》(以下三封从文辞来看我推测应当是临终谏):臣闻恶不可积,过不可长。积恶长过,丧乱之源也。是以古人惧不闻非,故设进善之旌,立敢谏之鼓。武公九十,思闻警戒,《诗》美其德,士悦其行。臣察陛下无思警戒之义,而有积恶之渐,臣深忧之,此祸兆见矣。故略陈其要,写尽愚怀。陛下宜克己复礼,述修前德,不可捐弃臣言,而放奢意,意奢情至,吏日欺民;民离则上不信下,下当疑上,骨肉相克,公子相奔。臣虽愚,暗於天命,以心审之,败不过二十稔也。臣常忿亡国之人夏桀、殷纣,亦不可使后人复忿陛下也。臣受国恩,奉朝三世,复以余年,值遇陛下,不能循俗,与众沈浮。若比干、伍员,以忠见戮,以正见疑,自谓毕足,无所馀恨,灰身泉壤,无负先帝,愿陛下九思,社稷存焉。——《陆凯传》注引《江表传》

陆凯《上表言宜优待功臣后》:吕蒙、凌统早亡,先帝痛悼不已。子并幼稚,皆内省中,称肉食之。——《北堂书钞》、《太平御览》

陆凯《奏重备西陵》:臣愚以西陵国之关首,宜重其备;备重则敌不敢轻,轻备则为敌所侮。——《艺文类聚》

陆凯《临终陈说》:何定不可任用,宜授外任,不宜委以国事。奚熙小吏,建起浦里田,欲复严密故迹,亦不可听。姚信、楼玄、贺卲、张悌、郭逴、薛莹、滕修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愿陛下重留神思,访以时务,各尽其忠,拾遗万一。——《陆凯传》

建衡元年 陆凯卒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衡二年

背景:孙皓任命陆抗担任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治所设在乐乡。朝廷政令多有缺失。   
何定弄权。

陆抗《陈时宜疏》: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盖六国所以兼并于强秦,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今敌跨制九服,非徒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但鸿沟以西而已。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限带封域,此乃守国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臣每远惟战国存亡之符,近览刘氏倾覆之衅,考之典籍,验之行事,中夜抚枕,临餐忘食。昔匈奴未灭,去病辞馆;汉道未纯,贾生哀泣。况臣王室之出,世荷光宠,身名否泰,与国同戚,死生契阔,义无苟且,夙夜忧怛,念至情惨。夫事君之义犯而勿欺,人臣之节匪躬是殉,谨陈时宜十七条如左。(十七条失本,不载。)——《陆抗传》

陆抗《请抑黜群小疏》:臣闻开国承家,小人勿用,靖谮庸回,唐书攸戒,是以雅人所以怨刺,仲尼所以叹息也。春秋已来,爰及秦、汉,倾覆之衅,未有不由斯者也。小人不明理道,所见既浅,虽使竭情尽节,犹不足任,况其奸心素笃,而憎爱移易哉?苟患失之,无所不至。今委以聪明之任,假以专制之威,而冀雍熙之声作,肃清之化立,不可得也。方今见吏,殊才虽少,然或冠冕之胄,少渐道教,或清苦自立,资能足用,自可随才授职,抑黜群小,然后俗化可清,庶政无秽也。——《陆抗传》



凤凰元年

背景:师履仍动,百丨防和谐丨姓疲敝。

陆抗《戎动师旅疏》:臣闻易贵随时,传美观衅,故有夏多罪而殷汤用师,纣作淫丨防和谐丨虐而周武授钺。苟无其时,玉台有忧伤之虑,孟津有反旆之军。今不务富国强兵,力农畜谷,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百揆之署无旷厥职,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而抚百丨防和谐丨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而我已大病矣!今争帝王之资,而昧十百之利,此人臣之奸便,非国家之良策也。昔齐鲁三战,鲁人再克而亡不旋踵。何则?大小之势异也。况今师所克获,不补所丧哉?且阻兵无众,古之明鉴,诚宜蹔息进取小规,以畜士民之力,观衅伺隙,庶无悔吝。——《陆抗传》



凤凰三年

背景:陆抗临终

陆抗《疾病上疏守西陵》:西陵、建平,国之蕃表,受敌二境。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此乃社稷安危之机,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臣父逊昔在西垂陈言,以为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则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臣往在西陵,得涉逊迹,前乞精兵三万,而(至)〔主〕者循常,未肯差赴。自步阐以后,益更损耗。今臣所统千里,受敌四处,外御强对,内怀百蛮,而上下见兵财有数万,羸弊日久,难以待变。臣愚以为诸王幼冲,未统国事,可且立傅相,辅导贤姿,无用兵马,以妨要务。又黄门竖宦,开立占募,兵民怨役,逋逃入占。乞特诏简阅,一切料出,以补疆埸受敌常处,使臣所部足满八万,省息众务,信其赏罚,虽韩、白复生,无所展巧。若兵不增,此制不改,而欲克谐大事此臣之所深戚也。若臣死之后,乞以西方为属。愿陛下思览臣言,则臣死且不朽。——《陆抗传》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资料及文献】

[1]陈寿.《三国志》.北丨防和谐丨京:中华书局1982.
[2]严可均.《全三国文》.北丨防和谐丨京:商务印书馆 1999.
[3]许嵩.《建康实录》.北丨防和谐丨京:中华书局.1986丨防和谐丨.
[4]范晔.《后汉书》.北丨防和谐丨京:中华书局 1974.
[5]李晓风.《陆机论》.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7.
[6]王永平.《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3.
[7]于鹏飞.《三国经济史》.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8]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丨防和谐丨京:中华书局.2005.
[9]萧统.《昭明文选》.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
[10]张岱年 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丨防和谐丨京:北丨防和谐丨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郦道元.《水经注》.北丨防和谐丨京:中华书局.2007.
[12]费孝通.《皇权与绅权》.天津:天津人丨防和谐丨民出版社.1988.
[13]王永平.《汉魏六朝时期江东大族的形成及其地位的变迁》
[14]王永平.《陆逊与孙权之关系及其政治悲剧之原因考论》
[15]王永平.《六朝时期吴郡陆之家风与家学》
[16]王永平.《略论孙吴统治者之阶级出身及其学术文化取向》
[17]王永平.《论孙权与儒学朝臣间政治观念的分歧及其斗争——从一个侧面看孙吴政权之性质》
[18]王永平.《孙皓时期皇权的强化及其与儒学朝臣冲突的加剧——孙吴后期政治史研究之二》
[19]王永平.《论中古时期世族家风、家学之特质——以江东世族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20]王永平.《孙权报聘辽东及其与朝臣之冲突考论——兼论孙权的统一愿望及其实践》
[21]沈华.《论孙吴政权与江东世家大族关系之演变_兼析陆逊之死》
[22]赵昆生.《论孙吴统治中的权力中枢》
[23]倾城雪殇.《东吴境内山越问题研究》
[24]陈金凤.《孙吴养兵制度略论》
[25]《陆逊军事思想》——摘自《中国军事史 三国史》
[26]张作耀.《夷陵之战中蜀败吴胜的必然性探索》
[27]孙家洲 邱瑜.《西陵之争与三国孙吴政权的存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2 08: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