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4093|回复: 0

祭奠道真公的庵堂坪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5 16: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陆仙源 于 2013-1-15 16:23 编辑

                                                                                        庵堂坪颂
        仙回乡鹿鸣村头茶子山脚陆氏五世祖德仁公陵墓前有一块面积三亩多的地坪,叫庵堂坪,也有人叫安堂坪,这里背靠鹿内山,左前方是猫尾岭,右前方是白虎堆,与鹿鸣村头居民房屋相距两百多米,古时这里曾是一座道教修练咏经做法事的道堂。
        庵堂坪庵堂是也,庵堂本是佛道界做法事修心练功的处所,古往今来寺庙庵观都是佛教道教界处所的称谓,尤如河南少林寺,武当山道观,桂平佛道庙堂,黄姚宝珠观等。至于鹿鸣村庵堂,建于何时,因无确切的文字档案,无从得知,但从鹿鸣村陆氏族谱与仙回道教界世传分析可知,这座庵堂在五百年前的明皇朝之前就有了。相传很久以前,鹿鸣村头这块地坪上就建有一座砖瓦结构三间房的庵堂,里面供奉着道界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三位天尊神像,住着一位道法高深的道姑,传说是何仙姑下凡来到仙回,在此设坛作法,为民祈福消灾。由于道姑作法十分灵验,吸引许多村民到此求签朝拜,因而香火十分旺盛。也因为是道姑在此传道,所以这座道堂叫庵堂。
        明朝年间,曾任明翰林院太学士刑部尚书的陆胜情九郎公,解组退居广东韶州珠玑巷后,遭奸人陷害,被官兵围困,欲灭门铲族,幸得观世音菩萨神灵保佑,随率家室子孙逃离珠玑巷,迁徙来到广西桂东一带居住避难,胜情九郎公夫妇年迈去世后,其子孙为生活之计,在昭平凉风商议分组寻芳地谋生,明万历年间,九郎公的长子陆应、次子陆席、三子陆庆三兄弟携子孙经蒙山来到仙回鹿鸣定居创业,九郎公的其他六个儿子分别到五将,木格、古袍、平乐、蒙山、藤县、平南,荔浦、鈡山等地开拓谋生。陆应公三兄弟在鹿鸣定居后,生活还很困难,应公之子陆真为生活所迫,拜鹿鸣村头庵堂道姑为师,皈依道教,成为道士,取法名:“道真”。道真在庵堂学道,勤学苦练,得到道姑师太真传,他每天诵经学法,熟背精诵道教的道德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太上三宫经、阴符经、玄门日诵早晩课经、全真济炼萨祖铁鑵施食经、北斗经等全套真经经文,学会十全大法,练就上刀山,过火炼,下油锅,云梯度戒,施五雷火,雪山倒水等为人祈福消灾道家真功夫,能飞檐走壁,释周易排八卦,演五行算三理,安龙醮祖,花楼送子,超渡沐浴等道术,无所不能。随后道真公引领其长子陆合入道,修练道法,陆合取法名:“道合”,道合潜心学道,精释道法,修练道术,父子俩度戒出师之日,庵堂前幡旗招展,香烟袅袅,鼓锣齐鸣,只见道真法师身穿黄色道袍,头带红色道冠,脚着青色道履,手持三尺法剑,口中念动真言,飞身上到三丈六尺高的法台然后翻身轻轻落下,端坐在云台下的道坛里,再退去双履登上有二十七把利刀组成的三丈高的刀山,走过已烧得通红的三丈长的火炼,伸手往烧得滚炀的油锅里捞出“法器”,将其击碎,手脚全无损伤,众人无不欢呼称好。随后道合公也成功度戒,修成正果。道姑看见道真公学成道术。出师为百姓服务后,便隐退云游他乡而去。
        道真公与道合公皈依道教,学得道法,在仙回传道济世,成为仙回道教掌门先师。他们应百姓邀请,走村入寨,开设道坛,升蟠打钵,念经施法,为百姓造福。又以庵堂为道场,修心养性,教化道徒,修道传道,积善积德,德高望重,深得世人敬仰。至年老皓首,仙体 肌铜,良辰吉日在庵堂安祥坐化,驾鹤蓬莱。道真公去逝后,后人依照道规,送其真身到高山厚葬,天长日久,岁月流逝,道真公墓地已化作青山,失踪无传,仅有陆氏宗祠神龛上敬立道真公的神位,供子孙后裔祭祀叩拜。道合公坐化西游后,后人将其埋在挪东村背水井厄吉地。随后庵堂亦崩塌无影,留给后人的只是如今的庵堂坪。现在每当道士开坛作道场,升蟠焚香,打钵念经时,总是首先合掌鞠躬,敬请道真公道合公先师降临助法,以纪念两位道家先师在天之灵。
        清明祭祖,触景生情,特以此文纪念吾祖暨仙回道教先师道真公与道合公!

                                                                                                                         2009年(庚寅)清明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17 07: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