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3923|回复: 0

金竹村陸姓 是陸秀夫後裔嗎?(佛山日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5 22: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文章來源於“佛山日報"
http://big5.citygf.com/gate/big5 ... ntent_537197037.htm


 1279年3月19日是值得漢人永遠銘記的日子,蒙古軍隊對圍困在廣東新會崖門的南宋軍隊發動猛攻,到了晚上,宋軍全面崩潰,陸秀夫看到大勢已去,背起9歲的小皇帝趙昺投海自盡……
  三水白坭金竹村村民收藏的族譜顯示, 南宋滅亡後,陸秀夫的族人散居珠三角,其中一支來到三水白坭金竹村。該村陸姓是陸秀夫之後。

  文/圖 佛山日報記者 肖山

  實習生 唐婉珍

  製圖/王帥

  陸氏宗祠古森森

  金竹村位於三水區白坭鎮東北部,距離鎮中心約摸兩三公里,祠堂與民居緊密相連,分外惹眼。祠堂厚重的大門常年敞開,邁過70釐米左右的門檻,一塊紅木屏風擋住視野。往裏走,可見保存完整的明代護欄,麻石柱子刻有的花紋依然清晰可見,石頭呈褐色,與祠堂青灰色的基本色交相輝映。堂內地板為花崗岩鋪就,地板的縫隙間已長出不少雜草,祠堂內外刻有石雕、木雕等各式圖案花紋。沿著花崗岩白石階拾級而上,一階比一階高,氣勢不凡。建築為抬梁式結構,硬山頂。

  管理祠堂的賢叔今年78歲。賢叔説,他家裏有本族譜,記錄有陸氏二十世的情況。有關金竹村陸姓是不是陸秀夫的後裔,説不定有脈絡可循。

  資料顯示,金竹村始建明代,現有460戶,人口1630人(截至2012年9月),其中陸氏有368戶,人口1282人,村中其他主要姓氏還有黃氏、梁氏、周氏(各有68人、66人、64人)等。金竹村初名“簕竹寨”,因村四週種有保護村莊的簕竹而得名。後有識之士認為“簕竹寨”其名不雅,恰逢當時村前又種有很多金黃色的竹子,觸景生情,遂改名為金竹村。

  當我看到第二個線索——賢叔取來的自家族譜時,頓覺之前的料想太過樂觀。因為映入眼簾的除了一篇篇晦澀難懂的先人筆跡外再無其他。不過,仔細翻閱還是能看到不少追溯金竹村陸氏之源的記錄。

  例如,“修宗譜序”裏寫道(以下族譜原文標點均為後人所加),“敬祖公披荊棘辟草昧卜居茲土,故老傳聞以為宋丞相陸秀夫之後。揆厥初末始不同出一原。但繩以狄將軍之義則未敢雲然也。”

  “陸氏源流考證”裏寫道,“按陸氏為帝舜之裔,周武王封胡公蒲于陳,春秋陳敬仲奔齊為田氏,代為齊國至齊宣王封其少子逹于平原陸鄉因氏焉,而肄郡河南兩漢晉魏而下東西南,比拆居蕃衍名賢碩輔。譜不勝書,皆一脈之支派也。元末至順之際,四海鼎沸。”   

  如果金竹村陸氏族人確為陸秀夫之後,那麼這本族譜當屬最珍貴的鐵證。賢叔又提供了另外一個線索:“祠堂後方,曾經有個‘丞相家廟’,正是先人用來紀念陸秀夫的地方。”

  陸氏大宗祠右方有條地勢漸高的鄉間小道,沒走多遠,賢叔就停了下來,指了指左方圓拱門的大鐵門,這裡就是昔日的丞相家廟了!生銹的鐵門,裸露的石壁,地上已長滿苔蘚。朝門裏一望,正是大宗祠的後方。

  賢叔説:“上世紀60年代初就被拆了。拆之前,確實是先人用來紀念丞相(陸秀夫)的。”

  看來,得弄清楚丞相家廟建於何時,建於誰手。就在這時,金竹村上一任書記陸明新前來“助陣”,“關於金竹陸氏的源流有兩種説法,一為三水海邊村始遷祖後人,二為左丞相陸秀夫後人。前幾年,兩廣(廣東、廣西)地區的‘陸訓係總宗譜’編纂委員會調查過這件事情。你去問問他們吧!”

  不知這個編纂委員會得出了何結論?究竟為陸秀夫之後,還是海邊村始遷祖之後?他們看過賢叔的族譜嗎?陸訓又是誰?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仿佛看見了曙光。

  陸氏宗譜構原形

  通過陸明新的幫助,記者在南海黃岐找到了這個“陸訓係總宗譜”編纂委員會的主任陸軍元。陸軍元並非金竹村人,而是三水上厘新村人。除了商人身份,他與編纂委員會旨在收集所有的陸氏宗譜(主要是兩廣地區),探尋陸氏之源,眺望宗族脈絡。

  2010年,他收集到金竹村的唯一族譜(即賢叔留存的那本),發現了有趣之處:看過的所有族譜中,這是第一次出現“陸秀夫之後”的記載,遂與同道中人陸國通、陸森榮一起展開調查。

  兩年過後,3人得出結論:金竹陸氏乃海邊村始遷祖之後!

  證據一:幾乎所有提到金竹村陸氏之源流的族譜都有確鑿記載,例如一本來自香港的金竹陸氏族譜提到(標點為陸軍元所加):“諱敬祖,世遠莫詳,所自大約生於元末終明初,洪永間。時丁播遷之運,公始卜居金竹,積德創業開子孫億萬年丕基。金竹原鄉惟居山南一隅,我始祖斬蓬篙藜墾而胥宇焉,故今山之東西北環麓千百家皆我族人,非深仁厚德何以有此是為。”即陸敬祖是金竹村的始遷祖,原籍三水海邊村,璣公後人,母區氏,大約生於元末,終於明初洪永間。這一説法與賢叔族譜中的説法並無二致。

  陸軍元的邏輯在於,陸敬祖生於元末,與卒于南宋末的陸秀夫隔了一百年左右,所以並無關聯。但如果陸敬祖乃陸秀夫之後呢?

  這就得説到證據二:陸秀夫是楚州鹽城長建裏(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陸軍元通過網路了解到有個鹽城陸姓人有《陸氏族譜》後,專程前往鹽城查探,驚喜地發現其中有一章節為“鹽城陸秀夫世系排輩”,其中寫到:“一世(秀夫),二世(繇、七郎、八郎、九郎),三世(海、道、浩),四世(明輔、明四、明五、明哲、明善)……”一直到第十世,陸軍元也沒發現“敬祖”的蹤影——想來本只隔百年的二人在十世內都無瓜葛,那便是毫無關聯了。

  再看賢叔的那本族譜,陸軍元等人認定:其中有杜撰成分!並了解到,金竹村始遷祖陸敬祖約為陸訓第十三世孫,而陸訓乃兩廣陸氏之原始祖,意思即陸訓來到廣東前這裡還沒有陸姓。好傢夥!這水夠深,一挖挖到了兩廣陸氏總宗譜之源流!

  即便陸軍元等人的結論確鑿無誤,這場戲也仍未閉幕——賢叔的族譜裏,是誰在杜撰?

  蒼霖誤了金竹村

  這個人便是金竹村人、清末廣西右江兵備道陸蒼霖!

  考證結果依然來自陸軍元等人,不過在這點上,分析推測多過實物證據。

  話説陸蒼霖乃金竹村始祖陸敬祖的第十三世祖,字昊澤,號雲泉。生於1733年,少年能文,1756年肄業粵秀書院。乾隆壬午(1762)科中式三十五名舉人;辛卯恩科會試中式一百一十三名進士、殿試三甲四十六名。1779年題升祠祭司郎中。1781年五月初六日,奉旨補放廣西右江兵備道。1787年福建臺匪不法,奉旨調貴州兵往剿,八月親赴黔粵交界梅寨司地方點兵,過境水土太寒,遂起泄症,十月初二日回署,二十五日丑時卒于官署,補桂堂正寢,享年五十五歲。(來源:《陸訓係總宗譜》)

  陸軍元分析:其一,從金竹村賢叔和其他村民口中得知,這本族譜確是陸蒼霖所寫。既然是執筆者,便有了最大“嫌疑”;其二,同樣是金竹村村民口述:陸氏大宗祠後方的丞相家廟也是陸蒼霖主持修建;其三,《嶺南陸氏族譜》裏記載——乾隆年間,陸蒼霖與陸樹英(當時任江蘇鹽城知縣)等人還去開平長塘馬山重修了紀念陸秀夫的“陸大忠公墓”。

  遵循陸軍元的邏輯:金竹村陸敬祖、陸蒼霖的陸氏支系與江蘇鹽城陸秀夫之陸氏支系毫無關聯,陸蒼霖卻在自己的家鄉修建“丞相家廟”,又遠赴外地修補陸秀夫公墓,其間曖昧緣由除了“攀附名門,以通仕途”外還能有其他嗎?

  好你個大膽陸蒼霖!竟然篡改歷史,“禍害”後人。

  湊巧,金竹村村民也有相關傳説:陸蒼霖殿試見到皇上後,開始不遺餘力地吹噓自己的身世……我仿佛置身當時的情境,看到陸蒼霖在眾目睽睽之下,毫不生怯地“推舉”自己,先是用一番悲情對仗深切緬懷民族英雄陸秀夫,接著面不改色地分析自己為秀夫之後的鐵證。一番豪言壯語聽得乾隆眼眶濕潤,遂欽點分部學習,簽制禮部祠祭司上行走。自官運亨通後,陸蒼霖為防止有人在皇上面前拆穿謊言,便在事務繁忙之際回到家鄉金竹,主持修建“丞相家廟”,供人拜祭,又能為自己洗脫不實之名。

  陸軍元之考究可謂“第一家之言”,但不會是唯一的“一家之言”。

  每年的寒食節,金竹村村民都會組團去海邊村拜祭五世祖陸訓。或許對他們來講,比起了解祖先,祭祖本身才是關鍵。在陸秀夫為這片華夏熱土留下的錚錚鐵骨、龍脈精神面前,金竹陸氏與秀夫陸氏又有什麼區別呢?

金竹村陸姓.pdf (763.49 KB, 下载次数: 121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2 22:5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