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14944|回复: 20

中山隔田陆氏由来初探(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3 14: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我的祖父是在二十世纪初年从广东辗转来到北方定居唐山的,因此我家户口本上的籍贯一栏始终填的是“广东省香山县隔田村”,现在应当是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崖口行政村隔田陆家村。其实,隔田陆氏并非本地的原住民,而是在历史上的社会动荡时期由北方逐步迁徙过去的。祖父一路向北,是离乡背井;然而放在历史大背景下看,反到有点寻祖回归的意味。作为中山隔田陆氏的后代,我当然很想知道族群的传承史和迁徙过程,以及本支系在整个陆氏宗族中的位置,但祖父去世时,我还是个11岁的孩子,未能获得哪怕一点第一手的口头资料;父亲一辈子没有回过广东,与老家早已断了联系,只知道一些零星的家史讯息;我同样也没机会回故乡实地考察,家族之根对我来说总是一团虚无缥缈。幸亏有了互联网,幸亏陆氏宗亲中的有识之士在互联网上建起了陆氏家园,努力搜集了一批族谱资料,我这才有可能对隔田陆氏的由来作一番初步考证。
一、资料
资料一  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研究室副主任黄健敏论文《南朗崖口飘色折射乡村社会风俗》:“陆姓于明代初叶(1408—1477年间)迁入隔田,后形成陆家村。”
资料二  文学硕士蔡燕华论文《中山方言之分布及特点》:“石岐话主要分布在中部的石岐镇、环城镇、南朗镇……各种方言的形成,与历史上的移民有很大关系,据林柏松先生的调查……中山石岐话的居民,主要是宋代时由江西、浙江、福建经本省南雄移居中山”。
资料三  陆探芳《岭南陆氏族谱•陆氏源流及名人考》:“陆姓起源平原,祖宗陆通。……西周初由舜的后裔妫满在今河南淮阳建立的陈国,传至春秋时的陈宣公,发生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完于公元前672年逃到齐国,改为田氏,称为田完。公元前391年,田完的裔孙田和把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齐君,史称‘田氏代齐’。田齐政权传至齐宣王(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在位),宣王把他的小儿子田通封于平原般县(今山东乐陵县西南)陆乡,也就是原来帝颛顼的玄孙陆终受封之地,田通的子孙以封邑为氏,也称陆氏。此即《新唐书•宰相世系》所云:‘陆氏出自妫姓。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字季达,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即陆终故地,因以氏焉。’”
资料四  综合陆汉雄《陆氏多源说》、陆炫《陆氏家族考略》、陆探芳《岭南陆氏族谱》:陆通(田通)谥封元侯,陆姓后人奉元侯为始祖,自称为元侯后人,郡望为山东平原郡。陆通长子陆发,字弘道,被齐襄王封为上大夫,赐食邑于莱芜(今山东莱芜),后人尊其为陆恭侯,这是陆氏二世祖。三世祖陆皋,被齐建王奉为上卿,食邑于楚,娶秦国丞相李斯之妹为妻,后人尊为陆昭侯。四世祖陆邕,字继忠,在秦国做官,升至柱下史,后辞官退隐,自号休休子。五世祖陆贾,是有学问、有胆略、有远见的政治家,又是有名的辞赋家,协助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官至太中大夫。当时赵佗在岭南称帝,陆贾两下岭南说服赵佗归汉,国家得到统一,这在《史记》、《汉书》都有记载。六世祖陆烈(按: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实为四世祖,与陆邕同辈。),字伯元,西汉时任吴县县令,后升迁为豫章都尉,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陆烈“既卒,吴人思之,迎其丧,葬于胥屏亭,子孙遂为吴郡吴县人。”此后,吴郡(今江苏苏州)一直是陆氏的繁衍发展中心。《中国一百个大姓》一书说:“从陆氏大致繁衍的情况看,历代陆姓是以今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六省为其主要分布地区。分布于这些地区的陆姓族人,多为陆通之后。陆姓很早就称盛江、浙一带。”袁义达、张诚合著的《中国姓氏》亦载:“先秦时期陆姓活动在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地区,汉朝时陆姓已播迁到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浙江等地。唐朝初期,出现从中原地区出发的南下大移民时,陆姓首次进入福建,进而移民广东。明朝时广西的陆姓已成为南方有影响的姓氏,清初进入台湾”。
资料五  陆探芳《岭南陆氏族谱》:“自秦以后,中原居民一直南迁;到了南宋末年,在忽必烈的蒙古大军不断南攻下,中原居民更是纷纷越过南岭到珠江三角洲一带落户,南逃时,大多在广东北部南雄珠玑巷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再举步续行。西汉陆贾来广东做过使者, 三国陆绩来广西当过官,但都没有留下,陆氏在岭南落地生根是唐宋以后。唐宋以后进入岭南的陆氏用支脉去分,有十大支,其中五支来自南雄珠玑巷。这十支是: 一陆东升,二陆训,三陆琼,四陆融如,五陆粤昌,六陆顺宗,七陆世卿,八陆医保,九陆官,十陆昌”。 其中第六支陆顺宗,“原籍浙江平湖县人,于南宋度宗咸淳八年( 1272 年,又有说是建炎三年即1129年,或建炎年间即 1127 年至 1130 年)从珠玑巷南下进入广东新会。至今新会县、鹤山县、中山县等地均有陆顺宗的后代居住”。
资料六  综合鹤山隔朗《陆氏族谱》诸序。康熙四十五年陆中泰序:“吾陆氏之先,为河南宣王子,食采于陆,因氏焉。秦汉后,吾陆星处天下:三国伯(言)以武功显,唐宣公以勋策显,宋象山以理学显,此等人能贵姓者也,非以姓贵者也。吾先世之为谱者,犹谓之远而不足徵,独断自顺宗翁始,则吾之为谱,知其迁自南雄珠玑巷而已。夫顺宗翁因赵宋建炎间,骇金难,乃迁古冈邑城之韩陆桥家焉。后避地,投迁本邑古劳隔朗村家焉。”光绪三十二年陆启芳序:“陆氏之兴由苏州吴郡,其后或家河南,或家楚阳,或家荆州,或家江西,族姓繁衍,百有馀枝。由周、秦历汉、晋、唐、南北朝、赵宋,年湮代远,传至五十余世孙讳顺宗号和斋,乃上古元侯公之苗裔也,原居于南雄珠玑巷,迨宋建炎三年(按: 1129 年),骇金人之日炽,且路值通衢,兵贼交扰,闻南方宁静,土广人稀,望南而下,直抵冈州之社仓地而家焉,即为吾族始迁不祧之祖也。迄元贞元年( 按:1295 年),始筑邑城。 四世祖德显翁、德明翁兄弟,奉母避地筑城,投迁中乐都窑头新村,又适地方扰乱,再徙古劳都,今属鹤山隔朗村开族焉。”光绪三十二年陆颂清序:“我始祖之来粤也,原在南雄珠玑巷卜筑而居。自宋建炎年间( 按:1127 年至 1130 年),金人为祸,兵贼交扰于斯,顺宗公乃迁居于古冈州之社地焉。传至四世,后该地筑城,德显、德明翁,奉母迁避,又在中乐都窑头新村而家焉。旋又遭匪扰不堪,直抵鹤山古劳都隔朗村,聚族而居,生齿日繁。厥后星罗棋布:那凹、越塘、杰洲、玉岗、新村、朗边,皆同都而同邑也。若新会,则水牡湾、沙头嘴、棠下墟、小湖苹岗;若南海,则省城、佛山;若顺德,则甘竹;香山,则小榄;若广西,则西龙州实为宗属,确有据可凭。”
资料七  高要《陆氏家谱•小引》:“吾族河南之郡,其天演支派,昭穆绵绵,承其后者亦安可不从流而溯源也!稽我族始自浙江平湖县,后迁南雄珠玑巷。始祖曰顺宗公,妣钟氏、黎氏安人,生吾祖龟龄、鹤龄、蛇龄。公于咸淳八年十二月徙于新会、三水、南海、香山等县。我龟龄公原居隔朗,后迁居中乐都一图小桥村,娶杨氏、李氏安人。李氏出小桥,子孙分居桐井、大岗尾、赤岭、买岭等村;杨氏出隔朗,子孙前谱元乱失没,不可复考矣。”鹤山、新会陆氏联谊会2003年5月《关于顺宗祖“三代单传”的更正》:“ 顺宗祖自南雄珠玑巷南下,初居新会城(冈州),后迁窑头新村。淑配钟氏、黎氏,生有三子一女:长子曰龟龄,次子曰蛇龄,三子曰鹤龄(此事各村各户家谱都有记载)。龟龄淑配杨氏、李氏,生四子:长曰士龙,乃正室夫人杨氏所生,享年三十七岁。士龙妣林氏夫人携二子德显、德明迁居鹤山之隔朗村,后开枝去同邑之杰洲、那要、玉岗、朗边,新会之沙头咀、牡丹村,阳春之棠棣村等地。三子德信随其妻往新会天河之平岗村居住。龟龄次子曰应宗,三子曰应成,四子曰应和,均为李氏所生。应宗下落不明。应成定居赤岭头,后开枝去汉坑、大岗尾。应和迁居会城近郊之奇榜村,后开枝去元岭村。蛇龄不知下落,传说寄踪于南海、三水一带。鹤龄生一子曰士麟,迁居于新会崖门之仙洞村(顺宗妣黎氏葬于仙洞村之西坑尾)。士麟生二子曰德贤、德荣。德贤居仙洞,后分枝去南昌村。德荣迁往鹤山之那水村居住。以上各情,均是鹤山、新会联谊会议三房族人代表提供,事实清楚,有凭有据。”
资料八  陆朝明于2013年12月9日上传《中山隔田村陆氏家谱》首页照片一则,内容:“隔田始祖乃顺宗祖鹤陵耳孙之后也,由新古劳都塘井村迁香山场,自沙塾瑞戌公迁隔田。  始祖讳伟,字贯魁,号云荣,生于明洪武十九年丙寅,卒于明成化十五年己亥,享寿九十四岁。”
 楼主| 发表于 2014-2-26 14: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刚刚发表,就在家园论坛上找到新资料——陆风发表于2004年的《隔朗陆氏开村史话》,其中提供的陆顺宗后人出生日期等信息,使我在文章中的一些观点成为错误,必须修改。现将
《中山隔田陆氏由来初探(上)》(修改稿)
发表如下:


一、资料
资料一  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研究室副主任黄健敏论文《南朗崖口飘色折射乡村社会风俗》:“陆姓于明代初叶(1408—1477年间)迁入隔田,后形成陆家村。”
资料二  文学硕士蔡燕华论文《中山方言之分布及特点》:“石岐话主要分布在中部的石岐镇、环城镇、南朗镇……各种方言的形成,与历史上的移民有很大关系,据林柏松先生的调查……中山石岐话的居民,主要是宋代时由江西、浙江、福建经本省南雄移居中山”。
资料三  陆探芳《岭南陆氏族谱•陆氏源流及名人考》:“陆姓起源平原,祖宗陆通。……西周初由舜的后裔妫满在今河南淮阳建立的陈国,传至春秋时的陈宣公,发生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完于公元前672年逃到齐国,改为田氏,称为田完。公元前391年,田完的裔孙田和把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齐君,史称‘田氏代齐’。田齐政权传至齐宣王(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在位),宣王把他的小儿子田通封于平原般县(今山东乐陵县西南)陆乡,也就是原来帝颛顼的玄孙陆终受封之地,田通的子孙以封邑为氏,也称陆氏。此即《新唐书•宰相世系》所云:‘陆氏出自妫姓。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字季达,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即陆终故地,因以氏焉。’”
资料四  综合陆汉雄《陆氏多源说》、陆炫《陆氏家族考略》、陆探芳《岭南陆氏族谱》:陆通(田通)谥封元侯,陆姓后人奉元侯为始祖,自称为元侯后人,郡望为山东平原郡。陆通长子陆发,字弘道,被齐襄王封为上大夫,赐食邑于莱芜(今山东莱芜),后人尊其为陆恭侯,这是陆氏二世祖。三世祖陆皋,被齐建王奉为上卿,食邑于楚,娶秦国丞相李斯之妹为妻,后人尊为陆昭侯。四世祖陆邕,字继忠,在秦国做官,升至柱下史,后辞官退隐,自号休休子。五世祖陆贾,是有学问、有胆略、有远见的政治家,又是有名的辞赋家,协助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官至太中大夫。当时赵佗在岭南称帝,陆贾两下岭南说服赵佗归汉,国家得到统一,这在《史记》、《汉书》都有记载。六世祖陆烈(按: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实为四世祖,与陆邕同辈。),字伯元,西汉时任吴县县令,后升迁为豫章都尉,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陆烈“既卒,吴人思之,迎其丧,葬于胥屏亭,子孙遂为吴郡吴县人。”此后,吴郡(今江苏苏州)一直是陆氏的繁衍发展中心。《中国一百个大姓》一书说:“从陆氏大致繁衍的情况看,历代陆姓是以今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六省为其主要分布地区。分布于这些地区的陆姓族人,多为陆通之后。陆姓很早就称盛江、浙一带。”袁义达、张诚合著的《中国姓氏》亦载:“先秦时期陆姓活动在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地区,汉朝时陆姓已播迁到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浙江等地。唐朝初期,出现从中原地区出发的南下大移民时,陆姓首次进入福建,进而移民广东。明朝时广西的陆姓已成为南方有影响的姓氏,清初进入台湾”。
资料五  陆探芳《岭南陆氏族谱》:“自秦以后,中原居民一直南迁;到了南宋末年,在忽必烈的蒙古大军不断南攻下,中原居民更是纷纷越过南岭到珠江三角洲一带落户,南逃时,大多在广东北部南雄珠玑巷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再举步续行。西汉陆贾来广东做过使者, 三国陆绩来广西当过官,但都没有留下,陆氏在岭南落地生根是唐宋以后。唐宋以后进入岭南的陆氏用支脉去分,有十大支,其中五支来自南雄珠玑巷。这十支是: 一陆东升,二陆训,三陆琼,四陆融如,五陆粤昌,六陆顺宗,七陆世卿,八陆医保,九陆官,十陆昌”。 其中第六支陆顺宗,“原籍浙江平湖县人,于南宋度宗咸淳八年( 1272 年,又有说是建炎三年即1129年,或建炎年间即 1127 年至 1130 年)从珠玑巷南下进入广东新会。至今新会县、鹤山县、中山县等地均有陆顺宗的后代居住”。
资料六  综合鹤山隔朗《陆氏族谱》诸序。康熙四十五年陆中泰序:“吾陆氏之先,为河南宣王子,食采于陆,因氏焉。秦汉后,吾陆星处天下:三国伯(言)以武功显,唐宣公以勋策显,宋象山以理学显,此等人能贵姓者也,非以姓贵者也。吾先世之为谱者,犹谓之远而不足徵,独断自顺宗翁始,则吾之为谱,知其迁自南雄珠玑巷而已。夫顺宗翁因赵宋建炎间,骇金难,乃迁古冈邑城之韩陆桥家焉。后避地,投迁本邑古劳隔朗村家焉。”光绪三十二年陆启芳序:“陆氏之兴由苏州吴郡,其后或家河南,或家楚阳,或家荆州,或家江西,族姓繁衍,百有馀枝。由周、秦历汉、晋、唐、南北朝、赵宋,年湮代远,传至五十余世孙讳顺宗号和斋,乃上古元侯公之苗裔也,原居于南雄珠玑巷,迨宋建炎三年(按: 1129 年),骇金人之日炽,且路值通衢,兵贼交扰,闻南方宁静,土广人稀,望南而下,直抵冈州之社仓地而家焉,即为吾族始迁不祧之祖也。迄元贞元年( 按:1295 年),始筑邑城。 四世祖德显翁、德明翁兄弟,奉母避地筑城,投迁中乐都窑头新村,又适地方扰乱,再徙古劳都,今属鹤山隔朗村开族焉。”光绪三十二年陆颂清序:“我始祖之来粤也,原在南雄珠玑巷卜筑而居。自宋建炎年间( 按:1127 年至 1130 年),金人为祸,兵贼交扰于斯,顺宗公乃迁居于古冈州之社地焉。传至四世,后该地筑城,德显、德明翁,奉母迁避,又在中乐都窑头新村而家焉。旋又遭匪扰不堪,直抵鹤山古劳都隔朗村,聚族而居,生齿日繁。厥后星罗棋布:那凹、越塘、杰洲、玉岗、新村、朗边,皆同都而同邑也。若新会,则水牡湾、沙头嘴、棠下墟、小湖苹岗;若南海,则省城、佛山;若顺德,则甘竹;香山,则小榄;若广西,则西龙州实为宗属,确有据可凭。”
资料七  陆风于2004年发表的《隔朗陆氏开村史话》。“我的家乡隔朗村(原朗字加草头),古属冈州,后来隶属新会县。鹤山建县治后,属肇庆府鹤山县古劳都二图陈仙甲。民国后属鹤山县第一区昆东乡。公社化时属高鹤县雅瑶公社。现属鹤山市雅瑶镇。是南雄珠玑巷南迁的移民经历中代,两度迁移才到此建村的。根据隔朗村陆氏族谱记载,隔朗陆姓的始祖为陆顺宗。陆顺宗的祖先大约在北宋年间从浙江省平湖县迁至南雄珠玑村居住。是个书香之家。陆顺宗别号和斋,于南宋初建炎年间自珠玑村南迁(稍先于罗贵等领导的那次大迁徙几的)。在古冈州社仓地(今新会城)落脚。在当地置有田产,生活颇称饶足。顺宗翁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生子名龟龄,龟龄字天锡,号灵庵,活到81岁。龟龄于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生子名士龙。士龙字跃衢。只活到三十七岁。士龙生有三子:长子德显,次子德明,三子德信。陆顺宗翁传到了这第四代,已是颇为显赫了。这古冈州社仓地陆姓成了官宦书香之家。三个儿子或做小官,或考取了功名。长子德显字能昭,号扬庭,官任冈州仓(粮仓)大使,娶郭知县之女为妻。次子德明字能朗,号亮轩,远赴广西习读,南宋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在广西考中了解元。三子德信字能忠,号诚生,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也考中了解元。故有“兄弟双解”之称。”“ 宋朝复亡之后,德明、德信兄弟不愿当元朝的官,双双归隐冈州社仓地老家侍奉老母。而德显也时运不济,在任冈州粮仓官时,有一次运粮去海南,遭遇台风,粮船翻沉,粮谷全失。只得将自己名下购置在龙塘、沙冈、河村、谭雅、大田、幕村等处的所有田产全部变卖抵偿。这些田产,当时租值白银一千余两。德显家道从此中落。德显、德明、德信三兄弟和母亲林氏在冈州社仓地居住到元朝元贞元年,因冈州建筑州城,于是全家在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八月十二日从社仓地迁到几十里处的窑头新村鲫鱼冲山后居住。这时距顺宗翁从珠玑巷南迁,已一百六十年了。他们在窑头新村住了不久,又因那里常有海盗侵扰,不得安居。于是又决定搬迁。时德显五十岁,德明四十三岁,德信四十一岁。这一回要搬到哪里去呢?德明想起自己在隔朗置有田庄,那里离江河较远,地方较为偏僻,或者可以安居。于是便决定前往探视。他带了几个人从窑头新村西行十多里,到了隔朗田庄。”“德明翁看中了隔朗田庄这个地方,回去和母亲、兄弟商量。母亲和大哥德显都同意从窑头新村迁往隔朗田庄。三弟德信因妻子郭氏是天河堡人,夫妻经过商量,决定迁到天河堡平冈村居住。这平冈村边有一个小湖,人称小湖平冈,以区别于其他多处的平冈村。德信翁生二女,无子。后由德明三子机孙过继为子,在小湖平冈开族。他们在窑头新村置有田产,历代由当地人佃耕,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陆氏各地子孙,都必云集窑头新村,聚攴祭祖。由佃户们负责开大锅饭,唯一的菜肴是当地人特制的禾草焗鱼。这个活动延续数百年,至1950年方止。德显、德明于元朝元贞年间奉母乔迁在卧牛山的牛尾部位建屋开村,成为隔朗村的开村祖先。我在小时曾见德明四世祖祠中有对联:母子乔迁,六百余年同歌乐土   兄弟联争,寻常科第克继书香  表述的便是这一段开村史。”
资料八  高要隔蓢《陆氏家谱•小引》:“吾族河南之郡,其天演支派,昭穆绵绵,承其后者亦安可不从流而溯源也!稽我族始自浙江平湖县,后迁南雄珠玑巷。始祖曰顺宗公,妣钟氏、黎氏安人,生吾祖龟龄、鹤龄、蛇龄。公于咸淳八年十二月徙于新会、三水、南海、香山等县。我龟龄公原居隔朗,后迁居中乐都一图小桥村,娶杨氏、李氏安人。李氏出小桥,子孙分居桐井、大岗尾、赤岭、买岭等村;杨氏出隔朗,子孙前谱元乱失没,不可复考矣。”鹤山、新会陆氏联谊会2003年5月《关于顺宗祖“三代单传”的更正》:“ 顺宗祖自南雄珠玑巷南下,初居新会城(冈州),后迁窑头新村。淑配钟氏、黎氏,生有三子一女:长子曰龟龄,次子曰蛇龄,三子曰鹤龄(此事各村各户家谱都有记载)。龟龄淑配杨氏、李氏,生四子:长曰士龙,乃正室夫人杨氏所生,享年三十七岁。士龙妣林氏夫人携二子德显、德明迁居鹤山之隔朗村,后开枝去同邑之杰洲、那要、玉岗、朗边,新会之沙头咀、牡丹村,阳春之棠棣村等地。三子德信随其妻往新会天河之平岗村居住。龟龄次子曰应宗,三子曰应成,四子曰应和,均为李氏所生。应宗下落不明。应成定居赤岭头,后开枝去汉坑、大岗尾。应和迁居会城近郊之奇榜村,后开枝去元岭村。蛇龄不知下落,传说寄踪于南海、三水一带。鹤龄生一子曰士麟,迁居于新会崖门之仙洞村(顺宗妣黎氏葬于仙洞村之西坑尾)。士麟生二子曰德贤、德荣。德贤居仙洞,后分枝去南昌村。德荣迁往鹤山之那水村居住。以上各情,均是鹤山、新会联谊会议三房族人代表提供,事实清楚,有凭有据。”
资料九  陆朝明于2013年12月9日上传《中山隔田村陆氏家谱》首页照片一则,内容:“隔田始祖乃顺宗祖鹤陵耳孙之后也,由新古劳都塘井村迁香山场,自沙塾瑞戌公迁隔田。  始祖讳伟,字贯魁,号云荣,生于明洪武十九年丙寅,卒于明成化十五年己亥,享寿九十四岁。”
发表于 2014-3-2 23: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顶,祝你达成愿望
发表于 2015-9-5 20: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先祖於乾隆年間由广东广州府新会县古劳都大桥头岑村,康熙年间随父与伯父贸易廣西北流之高第街,及乾隆十四年(1749)入禄绵坡(今木棉坡)之始祖也。不知是否為順宗之後...新会县古劳都目前劃歸江門市了...
发表于 2015-9-6 19: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陸佳麟 发表于 2015-9-5 20:08
我的先祖於乾隆年間由广东广州府新会县古劳都大桥头岑村,康熙年间随父与伯父贸易廣西北流之高第街,及乾 ...

如果能提供世系表或族谱就容易查找一些
发表于 2015-9-12 01: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陸佳麟 于 2015-9-12 01:18 编辑
陆焱 发表于 2015-9-6 19:10
如果能提供世系表或族谱就容易查找一些


世次:1万惠-2广达-3雄图-4周诰-5陆稷-6果由-7陆纪-
8善聪-9文韬-10崇宇-11乃立-12尔和-13埜望-
14翔万、子万(新会遷往北流)-15敦修(乾隆十四年(1749)入籍廣西北流禄绵坡(今木棉坡)之始祖)....估算下万惠是1400左右吧...
发表于 2015-9-12 01: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焱 发表于 2015-9-6 19:10
如果能提供世系表或族谱就容易查找一些

聽故去的父親說老家的人說客家話的...不知我們是不是陸順宗這一支,不過陸順宗是浙江過來的,感覺不是會說客家話的....
发表于 2015-9-12 10: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陸佳麟 发表于 2015-9-12 01:15
聽故去的父親說老家的人說客家話的...不知我們是不是陸順宗這一支,不過陸順宗是浙江過來的,感覺不是會說客 ...

客家人是指外来人口,客家话就是外来人口说的话,并不特指某个族群,我们这边,有种话也被当地人称为客家话,也有称为村话的,因为都是农村人在讲这种话,但是我也基本会说这种话,因为这种话与白话(粤语的一种)有某种可转换的规律。
发表于 2015-9-12 13: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陆焱 发表于 2015-9-12 10:14
客家人是指外来人口,客家话就是外来人口说的话,并不特指某个族群,我们这边,有种话也被当地人称为客家 ...

謝謝焱親的說明...
发表于 2015-9-12 13: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9-12 13: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新的发现,基本上能回答陆佳麟宗亲关于北流陆氏的来源
发表于 2015-9-12 13: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陸佳麟 于 2015-9-12 14:00 编辑

"他们在窑头新村置有田产,历代由当地人佃耕,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陆氏各地子孙,都必云集窑头新村,聚攴祭祖。"

這是在中樂都呢..
发表于 2015-9-12 13: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可以拼接出这样一个迁徙过程:
东升-君宝-----因—振宗-龟龄(流寓新会古劳乡,迁居新会县中乐都一图小桥村)-----万惠-----子万(新会遷往北流)-15敦修(乾隆十四年(1749)入籍廣西北流禄绵坡(今木棉坡)之始祖)....

当然,上述猜测还需进一步核实。
发表于 2015-9-12 13: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陸佳麟 发表于 2015-9-12 13:47
"他们在窑头新村置有田产,历代由当地人佃耕,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陆氏各地子孙,都必云集窑头新村,聚 ...

古劳都是清代至民国初年鹤山县属下的一级行政区域。其管辖地区包括今天的广东省鹤山市雅瑶、沙坪、古劳、桃源、龙口五镇。下辖20图,139个村。古劳都原属新会县,雍正十年(1732)鹤山建县时,整个都归鹤山县管治,
发表于 2015-9-12 13: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陆焱 发表于 2015-9-12 13:50
我们可以拼接出这样一个迁徙过程:
东升-君宝-----因—振宗-龟龄(流寓新会古劳乡,迁居新会县中乐都一图 ...

謝謝焱親的推論...太感激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30 20: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