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6529|回复: 2

潮语趣谈(2)答礼强书【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2 13: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潮语趣谈(2)答礼强书【2】

   潮语地域奇观[/size]
   潮语地域划分是以汕头湾、潮阳西胪和关埠间的丘陵沿大北山脉走向一直延伸到普宁中部横断的山岭地带一线为界,可分为两大次支,以北为“北潮语”,以南为“南潮语”。这两个次语支的代表核心,就是澄海跟潮阳!
    潮州话作为闽南方言的一个分支,覆盖范围连整个潮汕地区的九成都还不足(有相当部分是客语区)!然而就在这片比前两种方言覆盖范围远小的语区内,却还分化出了以近代时期的县为单位、每县各具一种特点鲜明、容易辨识的地方口音没有固定口音的普宁除外。而这些口音的分布,以汕头湾、潮阳西胪和关埠间的丘陵沿大北山脉走向一直延伸到普宁中部横断的山岭地带一线为界,又可分为两大次支,以北为“北潮语”,以南为“南潮语”。这两个次语支的代表核心,竟就是同为汕头左臂右膀的澄海跟潮阳!同属“北潮语”,和澄海话相比较,揭阳话除了把“ik”音都读作“ek”(如“一”、“得”)、以及由于地近“南潮语”区、吸收了“南潮语”特点把“ie”都读作“io”(如“烧”、“杨”),潮州话除了把“uan”音读作“uen”(如“管”、“乱”)等这些明显易识的区别外,音调都是一致的,都是字音间衔接比较和谐,不论男女老少操此口音皆带有阴柔的韵律感,这就是“软语”,“北潮语”的共同特性。虽然从基调的细微上看,潮州话最软,揭阳话比澄海话稍硬,要听习惯了才能分辨,但相形于“南潮语”的代表——潮阳话,那可是就连刚能听懂汕头话(汕头市区口音)的人来说,都能一下子将其区分。潮阳话与澄海话的特点是完全相反,首先基调就有很大不同,这在全国哪一种方言中都是罕见的;其次音调间衔接让外人听起来相当不和谐,比起“北潮语”的“小弦切切”,那可是“大弦嘈嘈”,感觉硬生生,确实是不折不扣的“硬语”。操此口音的男女老少,皆令人有刚烈之感。不仅音调反差强烈,就连字音也要“硬化”,如“与”音读作“u”(如“你”、猪”),“恩”念“in”(如“斤”、“银”),甚至“高”(gui)还念“guai”呢!“硬语”造就了“南潮语”,惠来话跟普宁流沙话在音调上比潮阳话软多了,但这些基本的硬语特点,受到了潮阳话的核心影响,大体上都差不多。真似乎有意而为之,澄海话怎样读,潮阳话偏要反其道行之,这就是两者文化上的一方面——语言的“对着干”。
    这的确是潮州话语言的一大特色与奇观!固然,方言是地方语言,在县与县之间肯定有差别,一县一种特色方言在全国并不少见,但在小小的这片潮汕“大”地上,却分化出差异如此明显的“北潮语”和“南潮语”,并且最大程度的分歧还落在了伸手便可相握的澄海跟潮阳。是什么导致和演变成这一切?打开潮汕地形图,我们便可知晓。
  澄海话不仅是“北潮语”的核心,一直以来更是被奉为潮汕语言的正统。今天中国十大戏剧之一的潮剧,采用的便是纯正的澄海口音。就连今天我们讲的汕头话,(也即汕头市区口音),都是以澄海话为原基,在解放初期的时候由于南北潮人到此定居聚集之后,吸收了“南潮语”的一些特点(如“ie”读“io”,“前去变阴”、“后上变去”等)而逐渐演变形成的。我们从地形上可以看出,澄海全境几乎是韩江三角洲冲积平原,连丘陵都是零散孤立的,没有山脉与内陆腹地相连。这样的优势地域,早在古时就已被从福建迁入的中原移民所占据。这支民系,史学家称之为“福老”。唐朝时姗姗来迟的、同样从赣南闽西进入潮州的另一支中原移民——客家人,由于迟了福老一大截,眼看潮州的平原已被占尽,只好到潮州内陆的山地里生根落户。古时包括今天丰顺大埔在内的潮州九县,只有澄海是纯福老的县,大埔是纯客家的县(大埔全境皆为山地)。在客家人未入潮之前,福老在各县所用语言并无差别。今天潮州话语言的分化,多半与“半山客语”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而澄海话,正是保留了最初纯正的福老方言。
    然而客语区离潮阳还比较远,对潮阳影响并不大。潮阳话的“硬”甚至一直到潮阳最东端最硬的达濠话,以及澄海话之所以“软”,最主要还是受之于地域影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见“水土”是区域文化的主导因素。春秋战国时,吴越士兵的骁悍敢死甚至超过秦赵,皆因两国同处东临大海、其余三面环绕着大江天堑这样地理环境的形势所“逼”就。后来吴越被平定,交通便利了,三条江不再成为天堑,辽阔的苏杭平原,渐渐成了文人雅士辈出的地方。潮阳与澄海,正与这一前一后两幅景象有相似之处。潮阳同样东临大海,而上文所提及的那条分“语”岭,在普宁流沙与占陇之间南折,与大南山脉相接,北山、南山、海,之间构成的范围恰好便是潮阳话覆盖区域。练江下游河谷地形,这般水土造就了潮阳人在潮汕人当中属于较为奔放,但文化上又略带有些野性、粗犷而刚武的一支,大南山英歌舞跟生硬的潮阳话自然就是“粗、野、武”文化的最直接代表与精髓。这种文化的有趣还体现在人名上:潮阳人一来重辈份,同姓族群当中名字的首字一般都会命以一个响当当的“辈名”以表示在族群中的辈份,如峡山周姓最大的有“昭”字辈、“泽”字辈、“广”字辈等;其二重五行,凡跟金木水火土直接相关的字,都会在大多人名字尤其是辈名中出现,如“钦”(“欠金”补金)、“炳灶”(严重缺火还缺土),更有甚者干脆拿五行作名字,如潮南区有位领导叫“郑火木”。潮阳人的奔放直爽,从起名字那种直接、朴素的美好愿望上一目了然,也体现在了做生意上。他们讲求速效与直接利益,不拐弯掩饰。但这种群体共性有一个最大的负面影响,那就是逼急了,便轻易地去走私造假,其程度远超过潮汕其它地区,诚信形象的损害,直接源于此;“六合彩”赌博也是。在潮州,澄海就几乎很少有异常“六赌”事件发生,因为潮州,澄海人够心细,不会鲁莽从事。从潮州到澄海,有着潮汕最宽广的平原地区,韩江三角洲平原正如今日苏杭大地,以宽广的胸怀孕育出一代代充满诗书韵味文化的子民,不论上至高官商贾,下至平民百姓。一口软语和谈吐让人觉得每个人都是那么文绉绉而不失修养。(如;在潮剧票友的表现上,确实别有韵味。)而实际上,潮州人就如犹太人一样是相当工于心计的,不管在生意场上,抑或学业路上。他们没有潮阳人的大咧,也不会一走投无路就钻旁门左道,只靠内蕴着的精明心机,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成。潮州,澄海人的命名不会像潮阳人那般“土”,娃娃落地就金银财宝吉祥如意,他们的名字——当然,也会有辈名——却都往往要带着股书香味,仿佛蕴藏着深远的意味与希望。
其实,都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积啶在语言上表现。
发表于 2008-6-24 18: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潮语軟,南潮语硬,海南话更硬

澄海、潮安等北潮语区的潮州话,发音轻柔、美妙,而在南潮语区的潮阳话则比较粗旷,这我也有同感。但如果拿潮阳话与海南话(闽南语系的另一支)相比,则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20: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语言的掺透,变化,主要原因还是受之于地域影响大一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13 15: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