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4466|回复: 1

浙江省缙云县------修复陆家祠堂:一切不改旧时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3 15: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陆炫 于 2012-12-3 15:13 编辑

精工细作的活儿

  69岁的雕刻师赵瑞高到八迭岭村胡章自然村做工已经两个多月了。村里正在修复祠堂,请他来雕刻“牛腿”等木制部件。和赵师傅一起来的还有两位师傅,他们三人吃住都在村里,偶尔家中有事,他们会在傍晚回新建老家,然后第二天一早就回村里。

  18岁就开始做木雕活的赵瑞高是祠堂、寺庙等木制部件雕刻的行家里手。“我们请他到祠堂看原先的样儿,他瞄一眼就能画出草图了。”负责祠堂修复日常工作的村委委员陆炉洪介绍说,师傅等人的雕刻活很繁琐,并不轻松。画草图只是简单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精雕细刻才是很关键也很耗时耗力的一步。“比如这个梁柱,就要花三天才能雕好。”陆炉洪指着赵师傅正在雕的一个梁柱说。“这是两面雕。”赵师傅边雕边说,他正在用小号的凿子一点一点地沿着画好的墨线抠出木屑。另外三个师傅也很认真地雕着。

  在这个木雕工艺作坊里,除了四位师傅手头正在做的四件木雕半成品外,地上散放的横梁上还堆着几个成品木墩,木墩做得很精巧,按照交叉斜线雕出的凹槽让木墩变得灵动。“雕这种花纹费时吗?”记者问赵师傅。“这个不费时。”赵师傅说木墩的用途是垫在“牛腿”下面,支撑“牛腿”。

  一丝不苟地按照原先的样子修复祠堂,包括牛腿等木制部件在内,胡章村奉行“修旧如旧”的原则。

  制作“牛腿”的难点在于雕工繁琐,而横梁的难点在于找到直径很粗的木料。工地上,几个工人正在抬着一根横梁准备安装。陆炉洪指着那跟横梁说那是村民砍了村里一株“水口树”做成的。“要到外面去买这么大的一株树很难,也很花钱,为了祠堂,我们就砍了水口树。”在农村,守护风水的水口树一般轻易不能砍伐。

  为了防止白蚁蛀蚀,横梁等木制部件除了要刷漆外,还要涂上特制的防虫药。

  胡章村的祠堂主要是木制架构,除了“牛腿”、横梁等“大处”需要精工细作之外,安在梁与梁之间的起固定作用的小部件等“小处”也颇为讲究。

  两名工人正在你来我往拉锯子,锯一根木条。木条两端画着箭头的标志。“这叫‘雨伞栓’,嵌在两根梁之间,把它们固定住。”其中的一名工人边干活边介绍,为了说明得更清楚,他暂停了手中的活计把记者带到一角,仰头指着横梁之间的一个“雨伞栓”做讲解。“它的作用就相当于木头钉子,榫卯。”

  整个屋架都要木头做成,瓦片也不能随便。“最理想的是青瓦,跟原先一样,但现在很难找到了,只好找最接近的‘黑瓦片’。”陆炉洪说一片就要五六元钱,而这样的瓦片整座房子需要七八万片。

  “修旧如旧”让胡章村的修复工作耗钱耗时耗力。单就找木雕师傅而言,胡章村村民就花了很大的力气。“先是到东阳去找,他们要我们把木料运到东阳那儿去,这不合算。后来我们又到本县找,找来找去才找到赵师傅。”自从祠堂动工修复以来,陆炉洪就一直忙于找师傅、找建材等琐碎的工作。

  胡章村之所以对修复祠堂投入这么多的精力和人力、财力,这和祠堂承载的荣耀有关。

  祠堂和陆氏家族的荣耀

  陆氏家族曾出过一个大人物,他出在南宋,名叫陆志侃,曾做过尚书。在介绍这位大人物时,陆炉洪捧出厚厚一叠“陆氏宗谱”,找出一本,一边翻一边介绍说:“这里有很多圣旨,都是关于陆志侃的,比如这条‘大宋景炎二年八月二十日下’……”密密麻麻的竖排文字记载着陆志侃这位清廉的官员为民办实事的事迹,他因此成为了陆氏家族的荣耀。

  陆氏家族的人生活在散落的三个小山村里,每个村里都有祠堂。据说原先其中一个村的祠堂倒了,那个村想叫胡章村合伙一起修复祠堂。“村里人就说了,修一半的祠堂还不如在自己村里新造一座祠堂。”陆炉洪说。于是,村里按每个人头26块银元的标准凑钱造祠堂。陆炉洪的祖辈就参与过造祠堂,据说那会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新造了祠堂,占地面积五六百平方米。

  这祠堂就是如今正在修复的“陆氏宗祠”。从光绪三十三年新造到现在,已经有整整一百零五年的历史了。历经岁月的剥蚀,在今年的一场台风之后,它终于倒下了,部分墙体和屋顶出现了倒塌。但晴空丽日下,这座正在修复的祠堂依然很有气势,虽然它已苍老。曾经的雕梁画栋依然能在修复的祠堂中找到踪影。

  作为一个家族象征的祠堂,在彰显它“精神领袖”身份的同时又充分发挥着实用功能。村里的小学就曾经安放在祠堂内。村里人说直到1999年祠堂内还有小学。淘气的小孩子在读书之余也会尽情地在祠堂内玩耍,在粗大厚实的木柱之间游弋穿梭,只是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时期,祠堂作为“封建遗毒”最鲜明的代表,无可避免地遭到破坏。

  “比如这个卸下来的‘牛腿’,它上面的木雕是一个三国人物——关公,只是关公的脸被劈掉一半了,曾经喜怒哀乐具备的面部只是一块木板了。”陆炉洪指着一个线条粗犷遒劲的“牛腿”不无惋惜地说。

  据说,陆氏宗祠里一共有12只“牛腿”,“牛腿”雕刻的人物多取自“封神榜”、“三国”、“八仙过海”等传统的神话和历史题材。在“文革”中遭到破坏之后,近年来又因收藏价值高经济利益大的原因遭到偷盗,共有8只“牛腿”被偷了。

  “牛腿”被偷后,村民想方设法补回祠堂的“伤疤”。这种修补不是简单地立一根木头回去,而是“修旧如旧”,原先怎样就怎样做回去。

  这样的修复让整个工程投入浩大,光是赵瑞高等几个木雕师傅就要在胡章村呆上两个多月。他们一天一人的工钱就要200多元。而当栋梁的原木更是难找,价钱也高,“我们原先没想到工程如此大,动手修复后,才发现所需资金大大超过预期。”陆炉洪说。

  至今,胡章村村民已自筹了20多万元!

  20多万,远远不够

  1万元、5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200元……在胡章村“村务公开栏”里贴着几张红榜,上面记录的是村民们为修祠堂自愿捐的钱的数目,一共是20多万。

  胡章村常住人口不足400人,大部分青壮劳动力都到外面打工、做生意等。“我们挨家挨户上门去募捐,那些家里有人在外做生意并挣了一些钱的就答应多捐些。”陆炉洪说,胡章村陆氏是大姓,但外姓的人也为修祠堂捐钱。

  “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毁了。”这是村民们一致的想法。为此,他们情愿拿出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一笔钱。“我们自筹20多万,其实很不容易。”陆炉洪说为了把这笔钱一分一厘都花在修复祠堂上,村里成立了领导小组,有出纳、会计等。平时自己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到外面为祠堂的事跑腿,吃住等花销都自己掏钱,不拿回村里报销,如果这也报销那也报销,这钱就更加不经用了。村民自愿到工地上干活,村里都是先记工,没有支付工钱。

  农历七月初七是陆氏祠堂动工修复的日子,陆炉洪说那天村民们毕恭毕敬地把供在祠堂里的祖宗牌位“请”到别的地方去,这个日子也是专门挑的黄道吉日。“我们打算花3个多月的时间把外墙做好,屋架也弄好。实在没钱了,我们村干部就只好先借了。”陆炉洪对修复好的祠堂很是期盼。
发表于 2012-12-6 16: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3 19: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