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4230|回复: 2

中国科学院 国家院士 数学物理学部 院士陆启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1 22: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8人[3]
艾国祥 白以龙 陈彪 陈和生 陈佳洱 陈建生 陈木法 陈难先陈十一 陈式刚 陈恕行 陈永川 程开甲 崔向群戴元本鄂维南 范海福 方成 方守贤 冯端 甘子钊 高鸿钧葛墨林 龚昌德 郭柏灵 郭尚平 郝柏林何祚庥 贺贤土 洪朝生洪家兴 胡和生 胡仁宇霍裕平 姜伯驹 解思深 邝宇平李安民 李邦河 李大潜李德平 李方华 李家春 李家明 李惕碚李荫远 励建书 林群 刘应明 龙以明 陆启铿罗俊 吕敏 马志明闵乃本 欧阳颀 欧阳钟灿 潘建伟 彭实戈 曲钦岳沈文庆 沈学础 石钟慈 苏定强 苏肇冰 孙昌璞 孙鑫 孙义燧汤定元 唐孝威 陶瑞宝 田刚 童秉纲 万哲先 汪承灏 汪景琇王鼎盛 王恩哥 王广厚 王乃彦 王诗宬 王世绩王绶琯 王迅王业宁 王元 王梓坤 魏宝文 文兰 吴文俊 吴岳良 武向平席南华 夏道行向涛 谢家麟邢定钰 熊大闰 徐叙瑢徐至展 严加安 杨福家 杨国桢 杨乐 杨应昌 叶朝辉 叶叔华于渌 于敏 俞昌旋 袁亚湘詹文龙 张殿琳 张恭庆 张涵信张焕乔 张家铝 张杰 张仁和 张淑仪 张维岩 张伟平 张裕恒张肇西 张宗烨 章综赵光达 赵政国 赵忠贤 郑厚植 郑晓静 周光召 周恒 周向宇 周又元 周毓麟 朱邦芬 邹广田[3]  杨振宁[4]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22: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启铿(1927.5.17—2015.8.31),男,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1950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
陆启铿是华罗庚先生归国后的第一批亲传弟子,是新中国培养的国际一流数学家,在多复变和数学物理领域做出了大量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国际瞩目的成就。[1]  陆启铿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3]
中文名 陆启铿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广东佛山 出生日期 1927年5月17日 逝世日期 2015年8月31日 职    业 数学家 毕业院校 中山大学 信    仰 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 《多复变函数引理》,《典型流形与典型域》 老    师 华罗庚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学术贡献
3 人物荣誉
4 家族人物
5 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编辑
1927年5月17日,陆启铿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祖父是当地殷实商人,父亲陆子骥,母亲梁志雅。
1942年,陆启铿以同等学力考取澳门中山县联合中学高中一年级。
1943年,转学到澳门中德中学。
1945年,陆启铿以第一名被中山大学录取。由于家境贫寒,没等考试揭晓便到新会县桐井乡中心小学去教书。
1946年夏,陆启铿考取了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
1950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被留校当助教。
1951年7月,由华罗庚先生推荐调入中科院数学所筹备处任实习研究员。
1954年,任助理研究员。
1963年,任副研究员。
1958年,发表《Schwarz理及解析不变量》,是国际上最早研究多复变函数散Schwarz引理的人之一。
1959年,与华罗庚合作发表《典型域上调和函数的系统理论》。
1966年,发表《关于常曲率的Kahler流型》一文,证明了常曲率的界域解析等价于单位超球,并提出一个猜想即有界域的核函数作为两点的函数是否有零点,被国际上称为“陆启铿猜想”,而称核函数没有零点的域为“陆启铿域》。
1974年,发表《规范场与数学上的主纤维上丛上的联络》关系。
1976年,曾借调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十三室工作。
1978年,发表《有界域解析映照的固有微分的估值》引进一种固有微分,讨论了这些固有微分的估值与Schwarz引理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后,陆启铿有机会应邀出国访问交流。多次访问美国PI"incetin高等研究所、 德国马普数学研究所、瑞典皇家学会:Mitteg—Leffler研究所、法国高等研究所(IHES)及前苏联科学院Steklov数学研究所、日本数理解析研究所等。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1年改称院士),并被选为中科院数理学部常务委员。
1980年——1983年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副所长。受华罗庚所长委托主持数学所工作,邀请了一批国外著名华裔学者如伍鸿熙、郑绍远、丘成桐、肖荫堂,及欧美的著名数学家如Borel,Griffiths,Hirzebruch,Grauert,CaI’leson,Vesentini,vladimirov等教授到数学所讲学,组织各地高等学校数学师生来所听课,介绍推荐一批有志中青年数学工作者出国留学、交流,这不但消除了我国长期在学术上与外界隔绝而产生的脱节现象,使很多年轻数学家知识眼界拓扩了,继而做出优秀成绩。
1997年,曾任汕头大学特聘教授。
2015年8月31日,陆启铿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88岁。[1]
学术贡献编辑
典型流形与典型域
典型流形与典型域
20世纪50年代发表了《Schwarz引理及解析不变量》论文,是国际上较早地讨论多复变函数Schwarz引理的工作,引入了Schwarz解析不变量的概念。
1956年,发表于《数学进展》的近百页综合性文章《多复变函数与酉几何》是国内最早系统地介绍酉几何(现称复几何),特别是Kaehler几何的文章。
1957年,陆启铿与厦门大学钟同德合作发表于《数学学报》的文章《P14valov定理的拓广》受到李国平院士和苏联Gahov学派的好评。
1957年、1958年间发表的关于多复变函数论Bergman度量的Schwarz引理及解析不变量的系列文章中的主要结果,被收集在苏联Fuchs所写的多复变函数论专著中。
以华罗庚为首,在1958—1959年间合作发表的系列文章,给典型域的调和函数论建立了完整的理论。
1959年发表于《科学记录》的文章《对于GL(n,R)的连续示之无穷小联络的表示》,是用L~ichnerwich的现代联络论来讨论联络的表示。
1959年,所写《十年来的中国科学一数学一多复变函数部分》,由美国数学会出版的《Notice》转载。1961年与许以超合作的《关于可递域的一个注记》是解决了华罗庚1946年提出的一个负曲率的猜想,证明有界可选域的黎曼曲率可以是非负。
1961年,出版《多复变数函数引论》一书与1963年出版的《典型流形与典形域》一书,实质上是根据陆启铿1960年和1962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多复变专门化课程的讲义写成,这对于培养中国第二代的多复变人才起了一定的作用。
1966年发表于《数学学报》的两篇文章《常曲率的:Kaehler流形》与《关于Cauchy—Fantappie公式》被翻译为英文刊登在美国数学会《(~hinese Mathematics》,前者证明完备的Bergman度量若其酉曲率为常数,则必解析等价于一超球。
陆启铿与华罗庚合作发表了《典型域的调和函数论》论文,建立了典型域上调和函数的系统理论。
1966年,提出了常曲率的有界域解析等价于单位超球的论述,并提出了一个问题被称为"陆启铿猜想"。
70年代指出物理上规范场与数学上的主纤维丛的联络的关系,证明杨振宁的规范场的积分定义等价于沿一曲线的平行移动。
1979年,重新对Schwarz引理做进一步研究,发表在《中国科学》两篇论文,第一篇是在多复变数有界域上引进了多种Finsler度量,证明Schwarz引理对此等Finsler度量亦成立;第二篇是与郑绍远、陈志华合作,把1976年丘成桐的Schwarz引理做了改进。
1979年,陆启铿在研究生院对数学与理论物理研究生开设了“微分几何学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课程,其讲义于1983年出版,销售量总计达1.6万册,对培养研究生成才有一定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后,陆启铿主要研究Green函数,Poison微分式及热核。其结果总结在1997年出版的专著《典型流形与典型域新篇》中。
80年代以来,提出一个系统的方法,可具体地构造非紧对称空间的热核。[4]
陆启铿还出版过《多复变函数引理》,《典型流形与典型域》、《微分几何学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陆启铿作为华罗庚先生归国后的第一批亲传弟子,凭借自己的执着和过人禀赋,在多复变和数学物理领域做出了大量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国际瞩目的成就。
陆启铿的相关成果在国际上被称为“陆启铿定理” 、“陆启铿域”、“陆启铿不变量”和“陆启铿常数”。
陆启铿提出的“陆启铿猜想”是建国后国际数学界首次以中国数学家命名的猜想,至今仍为多复变的研究热点。 陆启铿是我国数学物理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之一。率先指出的规范场理论和纤维丛联络论之间的联系,产生了广泛影响。[2]
人物荣誉编辑
陆启铿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首届“华罗庚数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项。
陆启铿培养起国内第一支多复变领域的研究队伍,陆启铿的多名学生当选为院士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2]
家族人物编辑
父亲陆子骥
母亲梁志雅
兄弟姐妹:陆启壎、陆筠乔、陆启铿、陆筠仪[5]
人物评价编辑
陆启铿为人正直、公正,治学严谨。
陆启铿幼年时因患骨髓灰质炎导致终生双腿残疾,但从不以身残而自弱。
陆启铿淡泊名利,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勤奋,一生献身于科学研究,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
陆启铿先生永垂不朽![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22: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华罗庚数学奖获奖人
▪ 陈景润 ( 1992)        ▪ 陆启铿 ( 1992)        ▪ 谷超豪 ( 1995)        ▪ 万哲先 ( 1995)        ▪ 杨乐 ( 1997)
▪ 周毓麟 ( 1997)        ▪ 丁夏畦 ( 2000)        ▪ 王元 ( 2000)        ▪ 姜伯驹 ( 2002)        ▪ 龚升 ( 2002)
▪ 石钟慈 ( 2003)        ▪ 陆汝钤 ( 2003)        ▪ 马志明 ( 2005)        ▪ 姜礼尚 ( 2005)        ▪ 李大潜 ( 2007)
▪ 严加安 ( 2007)        ▪ 张恭庆 ( 2009)        ▪ 李邦河 ( 2009)        ▪ 文兰 ( 2011)        ▪ 彭实戈 ( 20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7 21:41

返回顶部